<!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皇上為何如此看重昌龍觀的賦稅嗎?”提出問題的是霍幼娟。
秦諾與何慈談話的時候, 她退避到了殿後,但也聽見了些許, 滿心詫異。
“因為朕缺錢啊!”秦諾伸了個懶腰, 坐到軟榻上,撿起一粒兒殷紅的櫻桃,丟進嘴巴裡。
勞累了一天, 也該鬆快鬆快。
霍幼娟大惑不解, 皇上怎麼可能缺錢, 秦諾的小金庫, 別人不清楚, 她是知道的。內庫的銀子源源不絕, 甚至還在繼續增加, 明年多半能破千萬大關。收入不斷增加, 而花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怎麼會缺錢?
“皇上認為攻打南陳會耗費巨資?”霍幼絹只想到這一個可能。
“不是。”秦諾沒有繼續吊胃口,坦白道:“因為朕要改革天下的稅制。”
在霍幼絹驚訝的目光中, 他繼續說道:“朕今年想要減稅。將田畝稅法降低到開國之初的份額。”
“降低賦稅,輕薄徭役是一項德政。有利於萬民休養生息,想必諸位大人不會太反對吧。”秦諾笑著。
開國之初的田畝稅是十五稅一,後來景耀帝初年增加到十稅一,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百姓只需要繳納收入的十分之一就夠了,因為民間還有各種複雜的稅制,什麼人頭稅,水利稅之類的, 還有攤到頭頂上的徭役。如果不想去承擔這種累死人的徭役,也需要繳納銀錢來替代。
綜合來說,如今的百姓,大概每年四到五成的收入都要用來交稅,這是和平時候,偶爾爆發戰事,尤其大規模的戰爭,還可能再臨時加稅。
這樣的負擔之下,百姓的生活極為困苦,雖然不至於餓死人,但也頗為艱難了。
降稅確實是一項德政,但之前朝廷也不是吃飽了閑著沒事幹加稅的。
之所以會加稅,是因為朝廷錢不夠花的啊!
這些年朝廷征伐南陳,對抗北朔,哪一樣都是耗資巨大的工程。再加上可繳納賦稅的田畝減少,所以不得不加稅。
朝廷錢不夠花,除了戰爭太花錢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可繳納賦稅的良田面積逐漸減少。這是個很悲劇的問題,戰爭還有停下的一日,但是良田減少,就只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快。
良田為什麼減少?因為都被豪族門閥兼併去了。而豪族門閥都是不用交稅的。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可繳納賦稅的土地越來越少,朝廷為了維持開支,只能再次加稅,加稅讓百姓無法茍活,只能選擇破産,田産被豪強兼併,而自身發賣為奴。
被豪強兼併的田産是不用交稅的,而奴婢也是不用服徭役的。朝廷再一次陷入貧窮的深淵。
分析一個王朝的滅亡,經常是君王無道,奸臣禍國。實際上,真正因為這個原因而滅國的極少,大多數都是社會矛盾和經濟矛盾積累到了一個爆發點,除了一場革命和殺戮,將生産資料重新分配之外,別無出路了。
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到了何其酷烈的地步呢?豪門田産無數,甚至有數個縣的所有田地,都歸一戶豪強所有的極端現象出現。而田上所有百姓,都是該豪強的佃戶奴僕。
朝廷所委派的縣令,到了該縣,治下子民只有一戶人,甚至還只是一戶的n分之一,呵呵,你讓這樣的朝廷和官員怎麼治理地方?
明朝末年也是如此,門閥世家佔據了大批的田産土地。尤其科舉取士,官員都是可以免稅的。交稅的重任負擔在了越來越少的平民身上。三餉加派更是天怒人怨,所以才會有百姓揭竿而起。
大周立國已經近百年了,正在向著這個不可擺脫的歷史怪圈滑落。但還不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但是如何挽回?禁止買賣土地?甚至勒令富豪之家騰退田産,釋放奴婢?呵呵,不好意思,秦諾覺得自己的小命還是挺貴重的,不想直接丟掉。
歷史上還真有人這麼幹過,就是王莽!結果呢?他的改革不僅沒有緩和地方矛盾,反而將整個國家鬧得一團亂。自身覆滅,還要留下萬世罵名。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最好的法子,還是雍正年間實行的官紳一體納糧。奈何如今的皇權衰微,秦諾敢保證,自己要是提出這樣一條稅率改革,絕對會得罪所有的貴族,下場只有被掀翻下臺。
左思右想,他只找到了這一條路。
降稅,降低賦稅,百姓能活下去了,那麼誰還會發賣土地,發賣自身呢?畢竟人活著,都不想當奴隸。
而降稅帶來的空缺,由商稅來補足,或者自己內庫的生意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