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此君恩而不報,便是奸臣。
賈琮明白武王的心思後,也不作偽忸怩,謝過武王又辭別太后之後,在葉清眸橫秋水的“藐視”下,前往了大明宮。
……
養心殿,西暖閣。
看著高大的趙青山跪伏在地,與一旁身高大約不足五尺的柴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賈琮叫起後,目光在趙青山神情剛硬的面上頓了頓,就看向了一旁的柴梁。
趙青山他是知道的,寧則臣最倚重的新黨二把手,性格火爆剛烈,新黨內部都對其畏若閻王。
而柴梁,賈琮卻未曾見過。
只知道此人極有手段,自外省州縣做起,因推行新法極為應手而入了寧則臣之眼,幾番考量後,便走上了青雲之道。
這個小個子也沒有辜負寧則臣的信任,於各個官位上都乾的極為出色。
寧則臣對他之看重,甚至還在趙青山之上。
趙青山太過強硬了,而柴梁雖然同樣強硬,但又頗知權變之道。
該狠辣的時候下手無情,該安撫的時候,也能春風化雨。
看著這二人,賈琮心裡對崇康帝、寧則臣這對君臣很有幾分感激的。
他們將推行新法最艱難的荊棘之路已經趟平了,而且還培養了足以擔當大任的儲備人才。
念及此,賈琮道:“寧元輔曾奏明先帝:趙青山、柴梁二人,乃臣之後,繼承新法變革之良臣也。此事諸卿皆知,然還有一事,諸卿卻並不知。孤尚未歸宗天家,位任錦衣指揮使時,先帝曾密詔於孤:待朕龍御歸天后,天下必有奸人欲倒行逆施,妄廢黜新法者。汝雖為錦衣指揮使,但不知政務。到危及之時,可傳朕遺旨,招趙青山、柴梁二卿回京,可安天下。”
這番話,誰都不知崇康帝是否真說過,但以賈琮現在的身份,經他口中說出,那不是真的也成了真的。
先前不管趙青山對崇康帝之薄涼寡恩有多失望,甚至生恨,此刻他同柴梁二人,也不禁大哭起來,以哀先帝。
林清河、吳琦川等人卻面色不大自然起來,賈琮又將先帝拎出來,以先帝的名義來固趙青山和柴梁的地位和威望,實在讓人覺得憋屈無力……
賈琮沒多說什麼安慰之言拉攏人心,對於趙青山和柴梁這種心智堅韌,主意極正之人,小手段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他開門見山道:“如今國事艱難,新法雖初步大行天下,但各處隱憂極多,需朝廷因地制宜的做出些改變。在先帝和寧元輔並諸位大臣的君臣同心下,新法已經開創出一個極好的開局。孤希望諸卿能夠繼續通力合作,繼往開來,將新法大業繼續推行下去,務使天下億兆黎庶受益。趙卿以孤太子太傅之身,任內閣首輔。柴卿以太子少傅之身,晉為次輔。孤尚年幼,不諳政務,還望趙卿能不計孤當年得罪之嫌,多加教誨,擔負起朝綱重任。”
說罷,自御椅上起身,躬身一禮。
林清河等人又驚又妒,都是內閣大臣,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而趙青山則更加動容,高大的身軀都不禁微微顫慄起來。
當年先帝遇寧元輔時,都未如此禮賢下士過。
趙青山進京時,還曾擔憂過當年他和賈琮產生過沖突,會不會影響朝政。
但他萬萬沒想到,賈琮能做到這一步。
儲君也是君啊!
相比先前的放聲大哭,此刻趙青山哽咽的真實了許多,叩首道:“臣,焉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