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俗稱惡月,多禁。
端午節為五月之初,“端”字有“初始”之意。
古人便以五月初五為“九毒日之首”,故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詳,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
又有“躲端午”之習俗,即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
以教戒獨,戒妒。
端午節為大節,天子都要設宴招待百官。
並在宴後,於皇城北苑觀武勳子弟射柳。
往年此時,便是開國公世子李虎與宣國公世子趙昊表演的時機。
兩人各領一方貞元勳臣子弟,龍爭虎鬥,好不熱鬧。
射柳到最後,往往就變成了李虎與趙昊的廝殺。
在大明宮內起刀兵,崇康帝卻並不以為忤,反而會嘉獎勝者。
這也是武勳子弟一年一度的盛事。
而今年……
北苑中李虎、趙昊雖在,然二人身邊曾經簇擁的一眾貞元衙內們,卻大半凋敝。
雖仍各有七八人,但在去年,這七八人幾乎都靠不近核心圈子,只能在外圍遠觀……
李虎和趙昊二人今年似乎也一下長大了許多,不復曾經的盛氣凌人和爭鋒相對,只是不看彼此……
這蕭瑟場面,讓許多勳臣武將們面色都不大好。
武將一旦凋零,形成文強武弱的局面,那將來,武將便只能在文臣腳下苟存,仰其鼻息。
前朝五品文官斬殺二品總兵的事,被傳為佳話美談,卻為武勳將門們視作奇恥大辱。
難道,本朝也要經歷這樣的輪迴麼?
對於他們的面色,崇康帝渾然不覺。
太平盛世,理當刀兵入庫,馬放南山。
留那麼多強軍做什麼?
以臣欺主麼?
所以,見李虎、趙昊等人草草射柳完畢,也未多言什麼,重賞了得了頭名的李虎後,散了朝臣。
引諸軍機回了大明宮養心殿。
別的朝臣可以放假,軍機大臣們卻沒這個待遇。
……
養心殿東暖閣,炎熱的夏日,崇康帝身上卻披了一件薄錦棉夾。
他面色蒼白,然雙目有神。
看著諸軍機,冷笑一聲,道:“大同總兵方程,是準備為成國公蔡勇保持麼?”
這誅心之言,讓李道林和趙崇都眯了眯眼。
成國公蔡勇從逆叛變,九邊大同軍鎮的十萬大軍皆是其舊部,方程更是其親兵出身。
這一次,朝廷調十二位九邊重將進京,說是重用,但皆是叛逆貞元尋常舊部。
調入京後的下場,不問而知。
但不管如何,其他十一位大將都已經動身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