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乃此言本為松禪公與牖民先生畢生之行,亦為其二人畢生之德,小子不過以口言出罷。
故萬不敢竊此虛名,貽笑大方。”
楊養正聞言,心中的激盪稍稍平復了些,也終於明白過來此言非經年大儒不能言,的確不該是一個稚子能說的。
他深深看了賈琮一眼後,轉頭看向眾生員,問道:“可還有以為賈清臣出賣爾等,以換取功名者?”
三千生員再無此聲。
別說一個舉人功名,就是拿個狀元拿個翰林來換,他們都不願換這四言。
真正可以一步登天啊!
然而賈琮竟然生生讓了出去,實在讓人欽佩。要知道,這四言的確出自賈琮之口啊……
楊養正再問:“可還有人以為,賈清臣不配得這個舉人功名的?”
依舊無人開口,還能說什麼?
楊養正見之滿意,最後道:“今日我等何其幸也,能得聞此滌盪吾心吾志之言,更幸者,能見得如此品性高潔之少年君子。爾等當以其為友,也要以其為師,本官亦會稟明聖上,士林中雖有趙敏政之流為吾等之恥,但也有牖民先生、松禪公和賈清臣之人,為吾等榮耀。
大乾養士百十年,終究德大於恥也!
爾等歸去當好生讀書,以此四言為師,老夫相信,必有所得!”
三千生員,即使心有不甘者,可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至今心情依舊難以平靜,似第一次找到了人生之路……
眾人紛紛與楊養正並賈琮揖禮告辭,賈琮不停還禮……
三千生員,最終如水流般,分散流向京城各處,再流向關中各地……
貢院之難,雖有波折,總還算圓滿結束。
站在青雲橋上,待目送最後一個生員離開坊間後,賈琮忽然想明白,崇康帝為何單單給他一人舉人功名了。
拋開其他的不談,單單樹立一個靶子來吸引火力,讓人不再全都去嘲笑閹黨,嘲笑強行扶持閹黨的“昏君”,就足以讓崇康帝付諸行動。
念及此,賈琮心裡一片清寒。
怪道古人常言,伴君如伴虎。
他還沒伴君呢,就已經被虎威所傷……
“清臣。”
青雲橋上,楊養正看著微微出神的賈琮,喚了聲。
賈琮回過神,忙躬身道:“老大人有何吩咐?”
楊養正微微搖頭,道:“吾與汝師松禪公相識數十載,雖不及曹潤琴、李壽衡親密,但卻是君子之交,汝不必太過見外。”
見賈琮依舊恭敬守拙,暗自點頭,又道:“今日之事,你做的極好,遠比老夫想象的更好。原本老夫以為……能得現如今這樣的結局,可謂皆大歡喜,汝心中不可有他念。”
賈琮明白,楊養正必是在警告他,不可心生怨望。
賈琮坦然笑道:“多謝老大人提點,小子知輕重。”
見他如此明白,楊養正難得淡然一笑,道:“松禪公之孫子厚,吾亦見過,遠不如你得松禪公之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