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四言在今世的初次面世,帶給諸多儒生乃至在場官員的衝擊,只能用振聾發聵來形容。
便是在後世,人們在讀這四言時,心中都有震動,更何況這些自幼飽受儒學薰陶的儒生們?
賈琮摘抄於前世的那三闕詞作,雖然也動人心,卻也只是讓人喜歡罷了。
然而張子四言,卻完全是兩個概念,也是兩種意義。
詞作可陶冶情操,讓人愛不釋手,而這四言,卻可成為世間儒生的讀書燈塔。
為天下儒生指明讀書的方向。
這一刻,京城貢院外青雲橋畔的空地上,三千生員和諸多蘭臺寺官員們,無不面色動容的看著身姿筆挺的站立在那的賈琮,甚至都忘卻了罷考之事,心中如黃鐘大鼓般反覆滌盪著那四言,每個人,都是發自靈魂的震撼和顫慄!
吾輩儒生,讀書所為何事?
當為天地立心!
當為生民立命!
當為往聖繼絕學!
當為萬世開太平!
面色激盪的楊養正攜十數蘭臺寺御史,步步而下,至與賈琮平齊處未止,再下一臺階,站於眾生員前,又整肅衣冠後,竟以古禮拜下。
三千生員絲毫沒有譁然之意,跟隨拜下!
賈琮卻匆忙避開,急急還禮道:“實在折煞我了,賈琮如何當得起?”
楊養正堅持深揖一禮罷,起身聲如洪鐘道:“如何當不起?少年可為百世師,四言當為天下法!
自今日始,吾輩儒生終知為何而讀書!
百年之後,清臣必得‘賈子’之名,故當得起吾輩讀書人一禮!”
何謂“子”?
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韓非子……
這些“子”,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天下師!
稚兒可為百世師,四言當為天下法!
這是要生生將賈琮捧上聖位啊!
只是,賈琮心裡卻極為冷靜。
若他是一寒門子弟,或是尋常官員家的子弟,倒也則罷了。
厚著麵皮認下,日後清貴一生也不錯。
可他一個武勳貴戚子弟,人間成聖,卻絕非什麼好事。
宮裡本就因他不知道的緣由,給他設定屏障,這會兒再披一道金光,日後怕會更難。
賈琮並不需要這等虛名,因而躬身還禮道:“御史大夫實在過譽,此言雖為吾志,卻是吾師松禪公教誨及與曲阜牖民先生書信中受益而來。
吾師松禪公和牖民先生雖未說過此言,但卻始終踐行此言。
故此言非小子之言,賈琮不過一少年,又焉能憑白說出這等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