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後蜀與南燕亡國有如前後腳,相隔並沒有太多時間,若以真正亡國的時間點來算,相隔不過是三月時間。
且不說隨著後蜀南燕的消亡死去的人有多少,只說這一段時間內活著的人所受的煎熬,便是一場巨大的酷刑,剝脫了眾人一層又一層的皮,露出嫩肉來,再滾上一些砂礫,埋進一些鋼針,每日提醒你,活著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但不論如何,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局面終於按著石鳳岐與魚非池所設想的促成了雙國對決大局。
在經過了半個月時間的商夷與大隋爭分奪秒地各自排兵布陣,安排人手之後,便建立起了雙方戰線。
這個很有必要,仔細說一下。
由北往南來說,大隋最北邊是緊靠大隋但處於商夷的地方,正是那奪下的七城中心,大隋的人手安排是瞿如商葚與蘇於嫿這個組合,對應的商夷人手為初止與其商夷部分軍力。
大隋的中部是蒼陵地界,這裡人手是魚非池與石鳳岐加上米婭這個組合,對應的人手是商帝與商帝手下的將軍。
大隋的南部是南燕地界,這裡的人是笑寒與林譽加上玉娘這三人,對應的是韜軻。
有心人可發現,這三對戰局中人特別有趣,都是最強對最弱,適中對適中。
這個戰術安排並不是巧合,而是商帝與石鳳岐都想到了同樣的戰術,這個戰術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中,一般是以我方最強對敵方居中,我方居中對敵方最弱,我方最弱對敵方最強。
當商帝與石鳳岐都想用同樣的招數時,這一手漂亮的田忌賽馬便不大好用了。
雙方都只能先保持自己最強的戰鬥力,選擇一個較為弱小的對手,避免在開戰之初,就消耗了手中最大的王牌。
這是持久戰,拼不是一朝一夕,存活,成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在戰場上打仗來說,石鳳岐是不如瞿如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就算是石鳳岐是大隋的帝君,但是他不是最強的將軍,帝君看綜合素質,將軍看作戰能力,很顯然石鳳岐與瞿如在這兩點上的各佔巔峰。
所以,並不需要為了給石鳳岐塑造無敵的形象,將所有的榮譽名號都安在他頭上,就像商帝也不會爭商夷第一猛將的頭銜一般,兩位帝君分別清楚,他們手底下真正的大將是誰。
再給瞿如再輔以蘇於嫿這樣的軍師,這樣的大隋大軍便是最強配置,對付商夷目前來說最弱的初止,十分容易。
而笑寒與林譽這樣的組合自然不是韜軻的對手。
於是這兩處地方會形成一種古怪的平衡,一種生一起生,死一起死的平衡,宛若陰陽兩極。
那麼,決定這個戰局最最關鍵的地方,就落在了石鳳岐與商略言的中心對決上。
這便是真正的雙王之戰了。
隋商爭霸之戰,在第無為七子下山的第八年春天,全線爆發。
終於因這場曠世之戰,把所有人都聚齊了,但凡還活著的,都投身於這場決定天下之主,吸引蒼生目光的戰事裡,每一個都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力量從血骨裡掏出來,為這場決戰舔磚加瓦,描顏繪色。
無為七子尚存六,戊字班四怪盡在,兩位帝君,諸多奇才,一些紅顏,認真盤來盤去算一算,石鳳岐在人才上,佔有些優勢。
但是商帝勝在手下大軍不複雜,他只吞了一個後蜀,四分之一的南燕,沒有那麼多的瑣碎之事要分心,扳回了劣處。
兩軍,不相上下,兩將,不相上下,兩帝,不相上下,兩國,不相上下。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事,漫長到似乎沒有盡頭。
春天總是很公平,春風會吹遍每一個角落,由南往北,溫柔地拂過每一處,就像是一個絕妙的丹青手,輕輕地提著一隻巨大的筆,蘸著五顏六色,或輕或重地描過,給人間大地描上了繁花似錦,等著再迎一次戰火洗禮。
在這年春天,魚非池得了一場重病,不知是因為先前那些難捱的日子積壓出來的毛病,還是她與遊世人的這個身份聯系越來越緊密,她病足了整整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