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鳳岐便倚著船舷看著她,也不打擾。
得他不怕死一般的勇敢,那一碗心頭血作藥引的藥,終於讓魚非池無情無欲的堅硬外殼有了裂縫,有青色的藤蔓與柔嫩的小花自那些裂縫裡絲絲蔓蔓地生長出來,石鳳岐知道,所有這些藤蔓與小花,都是他與魚非池過往的一切。
總有一天,看似嬌弱的青草與碎花,會徹底從她堅硬的外殼裡掙脫出來,以烈焰繁花向她證明,她一直都還愛著自己,她只是忘了這件事。
石鳳岐不急,他從未有過如此之好的耐心,用心的澆灌與照料那些花與草,每日辛勤的施肥日照。
他要的,是魚非池的心牆在一夜之間的陡然崩潰,要的是她一時之間的驀然清醒,要的是她根本來不及去擋去攔,要的,是讓那些回憶與情意將她徹底淹沒包圍裹覆。
只有用這樣強烈洶湧,幾乎摧枯拉朽的方式,才能讓魚非池承認,她愛自己。
的確不會再把她拉入泥濘,讓她舍棄她自己本身,石鳳岐用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耐力與方式,要讓魚非池明白,哪怕她熱愛大地,俯瞰蒼生,她卻未必非要站在雲端之上,也不是每一個活在陰溝裡的人,都骯髒汙穢。
石鳳岐甚至知道,魚非池到時候會有短暫的迷茫,不過沒關系,自己會告訴她,做個凡人也挺好,熱愛著天下也熱愛著普通人的情愛,兩者並不沖突嘛。
他就像是養成一般,慢慢地帶著魚非池往他想要的路上走,不露痕跡,手法高超。
沒辦法,喜歡這樣一個女人,如果不拿出全部的智慧與心力,可是不容易被她看入眼中的。
在他們的大船行駛在海面上,往一個只有他們知道的目的地行去時,如今的天下,是這樣的。
須彌南方三國,依然是戰火不休,三國之中唯一有一點點佔據優勢的後蜀,畢竟後蜀有書谷那樣的謀士,總能想出許多刁鑽的方法來,其次是南燕,南燕音彌生與挽瀾現在是支撐南燕的兩根柱子,音彌生主謀略,挽瀾主戰場,燕帝負責穩住南燕國內百姓的心。
最差的便是蒼陵了,初止已經放棄了蒼陵那個無可救藥的地方,回去了商夷,蒼陵現在全靠他們遊牧民族的悍勇死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領頭羊,這裡拉一隻隊伍,那裡起一波人馬,捍衛著他們的自由,其實也算得上是可歌可泣,蒼陵人有萬種缺點,腦子裡還少根弦,但他們的確是嚮往自由的,為之奮戰的,也是他們的自由。
商夷並不是沒有想過要趁此大亂的機會拿下南方三國,只不過想法總是美好,現實一直殘忍。
先不說韜軻此前在大隋的得勝又失守,只說瞿如與笑寒大軍一直對商夷騷擾個不停,三不五時的大戰也足足商夷頭痛,商夷若要分出心來收拾南方三國,便要防備大隋從後偷襲,還要擔心他的入侵,會不會導致南方三國的團結合作,共同對付商夷。
畢竟內部矛盾向外部轉化的時候,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激烈的戰事。
如此情況下,商夷也就只能作觀望,不敢輕易動手,除非他們有足夠的把握,能一舉攻下後蜀,順勢拿下蒼陵,最後吞併南燕,才有可能真的動手。
能做到這件事的人,商夷上下只有一個,那就是韜軻。
韜軻先前在大隋,此時回了商夷,按說,時機已成熟,這是商夷國動手的機會了。
魚非池與石鳳岐為把大隋十城爭回來,把韜軻趕出去,不僅僅只是一場捍衛大隋尊嚴的戰事,更是一場會牽動到天下大局的戰役。
如今五國,每一國之間都有深仇大恨,但每一國之間又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聯系,需要防著對方,但也需要依靠對方,需要戰事,也需要默契的妥協,這裡面巧妙的博弈與適度的操縱,極為考驗當權者的心力與智慧,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所以,近一年來,須彌五國的君主也好,謀臣也罷,都沒有睡過真正意義上的安穩覺,聰明的人總是覺得辛苦,他們每日每夜都要窮盡心力地去拿捏每一場戰爭的意義,每一次對話的籌碼。
而這些之中,最令人心酸,又或者說最令人欣慰的是後蜀國君卿白衣,與南燕世子音彌生,這兩人性格大相徑庭,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不是做帝王的料,聰明都聰明,但沒有責任,沒有擔當。
在魚非池喪心病狂地引發了須彌三國大亂之後,這兩人都迅速地成長起來,以雙手托住自己的國家,以雙肩扛起自己的子民,負著沉重的擔子,步步前行。
或許他們對魚非池是有恨的吧,畢竟那種事情,換一個人,沒人做得出,謀害的是無數人的性命,撕裂的是南方三國多年來的平靜。
但若以大隋國的角度上出發來說,魚非池那一次的狠毒之舉,為大隋立下了不世功績,於極惡處,看到極善。
真誠與信諾已經快要在須彌大陸上變成一個笑話,只有背叛與欺瞞,才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就看誰的技法更高超,騙術更精明,能一直把這場牽系天下生靈的遊戲,玩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