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初雪將至的夜晚,京城的大部分屋子裡都熄了燈,卻又在炭盆子裡燒起了忽明忽暗的火光取暖,所有人都沉沉的進入了夢鄉,徒留下打更人扯著嗓子有一搭沒一搭的喊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然而段國公府裡,主屋裡的光還亮著,段修竹拿著朱紅色的筆在一沓摺子上圈圈點點著什麼,以便明早拿給剛登基不久的小皇帝批閱。
雖說段修竹現在可謂是權傾朝野,先皇明令讓段修竹輔佐新君,所以皇帝的分內的事兒幾乎全部被段修竹一個人攬過來做了,但是流程還是要走的,畢竟新皇在這兒,新皇的背後還有太後娘娘,段修竹深知他現在處境的尷尬,也和從前李成浩在位時的處境完全不一樣了。
不管他如何盡心盡力,盡管是受李成浩的囑託,但是段修竹他到底還是個外人。他也深深的知道太後娘娘其實是在防著他的,在把那一沓奏摺都批閱完之後,段修竹放下筆,十分頭疼的揉了揉眉心,他已經連續這樣超負荷工作有好幾個星期了。
而如今更是天下不太平,江南邊陲倚靠著長江地帶發洪水不止,頗有決堤的徵兆,而此時西北一帶卻又天氣幹旱,五穀不收,讓人十分頭痛。
段修竹的內心不由得咒罵著李成浩,丟下這麼一大攤子事兒給他,自己倒好,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逍遙野外去了。
到了第二日一大早,段修竹便馬不停蹄的趕往宮中,要想皇帝彙報此事,說是皇帝,其實是太後娘娘。
說起這太後娘娘杜玉妍,其實段修竹也是覺得頗有些頭痛的,大抵是因為這太後娘娘從前同自己的妹妹段芝蘭頗有些淵源,她們之間的關系也十分一言難盡,畢竟女人之間的心思就如同海底針,捉摸不透的。
再加上自家的妹妹和先皇帝倒好,雙宿雙飛,做一對快活的神仙眷侶去了,這就導致這太後娘娘似乎是更加不待見自己了。
段修竹心道,李成浩這小子倒也真是的,只知道顧全自己,也絲毫不替他們這些給他收拾爛攤子的人給考慮一下,何況段修竹和太後娘娘這麼尷尬的身份,還不是都是李成浩造成的。
要不然的話,杜玉妍可是他段修竹好兄弟杜若的妹妹,自己也算是從小就認識她的,又何必受這種無名之氣?
不過想到李成浩的如是做法都是為了段修竹他自己的妹妹,段修竹頓時也就沒有很生氣了,畢竟為了段芝蘭的終生幸福,他受點兒委屈也是應該的,至於李成浩在這兩個女人之間,一個給了榮華富貴,一個給了幸福,也算是兩全之策。
段修竹乘坐著轎輦很快便到了皇宮的大門口,而後又徒步走向養心殿,同時他也命人去慈寧宮請了太後前來,即便是和太後商議朝政之事,也得是當著皇帝的面兒,即便這個年輕的小皇帝也聽不懂什麼。
小皇帝此時也六歲了,段修竹來到養心殿的時候,時任攝政大臣兼太子少傅的李明軒正在教小皇帝讀書,見著段修竹來了,身邊的乳母也十分識相的請安告退了,獨留下段修竹,李明軒和小皇帝三人。
李明軒抬眼見到了段修竹,作揖道:“段大人。”
段修竹沖著他點了點頭,又轉而一邊走向他看著那小孩子,小皇帝正處於少不更事的年紀,肩上卻背負瞭如此的重擔,所以他必須要付出比平常人多幾倍的努力,才能夠盡早的適應這樣的生活,不過令人唏噓的是,若是段芝蘭的孩子當年能夠平安生下來的話,想來也是差不多的年紀了。
段修竹走過去,問那小皇帝道:“今日在讀什麼?”
“《詩經》。”小皇帝對段修竹可是親近的很,他奶聲奶氣的回答道。
“可曾都背熟了?”段修竹走進看那課本,正好翻開的那一夜是《詩經小雅》中的《正月》一詩,道出了末世昏君,人間疾苦和亂世中的不幸。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民之訛言2,亦孔之將3。念我獨兮,憂心京京4。哀我小心,癙憂以癢。”童子稚嫩的聲音響起來,段修竹甚是欣慰,誇道:“不錯,但是更要理解其中的意義才行。”
“李大人教我要引以此為戒,做一個嚴於律己,體恤民生的好皇帝。”小皇帝裝成一副小大人的樣子,頭頭是道的說道,才年僅六歲,卻也絲毫不遜色於一些大人的覺悟了,段修竹覺得甚是欣慰。大概也只有這樣,才讓他覺得自己沒有辜負李成浩臨走之前的囑託吧。
段修竹贊許的望了李明軒一眼,說道:“李大人真乃我朝之棟梁,有你時時輔佐皇帝陛下,是大梁的福氣。”
李明軒只是謙虛的笑了笑,問道:“段大人這一大早就到養心殿裡來,可是有什麼要事?”
段修竹點點頭,回答道:“我去請了太後娘娘,確是有要事商榷。”頓了頓,段修竹又說道:“想必李大人也知道江南之地發生了洪災吧。”
說到此事,李明軒便鎖進了眉頭,似乎是說中了什麼戳中了他心頭的事情一樣,他說道:“我是知道這事兒的,我的家鄉便就在江南。現如今江南臨江一帶百姓遭殃,必須得盡快想出解決辦法才是。”
正說著,便聽到宮外有太監傳喚,道:“太後娘娘駕到。”
話音剛落,便見著杜玉妍在宮人的攙扶下下了轎輦,慢慢的移步到養心殿之中,小皇帝也還小,當真是大梁朝歷史上最年輕的太後娘娘了。
段修竹和李明軒皆跪下行禮道:“臣,參見太後娘娘。”
“免禮吧,二位大人不必多禮。”杜玉妍在主位上坐下,她看著眼前的兩位大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人了,自然是不必端著架子,“李大人日日教導皇帝讀書,著實辛苦了。”
“太後言重了,此乃臣的分內之事罷了。”
杜玉妍點了點頭,而後又對著段修竹說道:“段大人找哀家可是有什麼要事?”
段修竹又將江南洪災的情況如實太後娘娘複述了一遍,並說道:“對於這一次的天災人禍,臣倒有一計,可以先將臨江農村裡的百姓都遷居到江南城中安居一陣子,朝廷拍專員和人力去修繕築堤工事。否則原有的堤壩根本不可能抵擋此次洪災,很有可能會有決堤的風險。”
杜玉妍到底還是放心不下江南,她有些迫切的問道:“江南發了洪災?那江南主城可會有危險?”
段修竹自然知道這太後娘娘是在擔心自家兄長,於是解釋道:“太後娘娘請放心,主城離洪災事故地點較遠,暫不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