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三戰區的空中指揮平臺,遙遙飛行在三萬米的高空之上,龐大的機艙空間內,能夠容納三百多人同時辦公。
這是紅警兵團戰區級別的指揮平臺,整個紅警兵團之中,除了專屬於指揮官的空中指揮平臺和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平臺外,是唯一一級普及裝備的頂級空中指揮所。
這樣的空中指揮所,整個兵團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四架,盡管紅警兵團麾下很多師級和旅級作戰部隊,也都開始普及空中指揮平臺,但那些都是小型的飛機。
戰區級別的空中指揮平臺,本身機身就十分龐大,橫豎對比之下,就算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空軍一號,也要稍小一點。
這種空中指揮平臺是在基地科技全面提升之後,才解鎖的特殊單位,類似這樣的特殊單位,之前就出現過海上的指揮艦,屬於專門服務於戰爭的一種特殊裝備。
這種特殊裝備,都是有數量限制的,根據部隊的規模級別,達到一定程度可以建造幾個,是有嚴格規定的。
這種空中指揮所有著十分穩定的機身結構,擁有很強的自衛能力,本身具備良好的隱身能力,雷達和衛星,極難發現,充分保障指揮部的安全。
這樣的一個空中指揮所出現在二戰,根本沒有任何可以擊落它的科技,甚至都不可能發現他的存在。
就好像現在,第三戰區的這架空中指揮平臺,就在蘇聯腹地上空,逍遙的飛行,根本不擔心被發現。
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上空,塗裝著紅色朱雀圖案的空中指揮平臺,正在這片地區盤旋。
地面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內,羅科索夫斯基正在調集部隊,前往東線戰場。
在伊蘭斯基小鎮爆發的戰鬥,引起了羅科索夫斯基極大的重視,作為先鋒的一個精銳裝甲師折戟沉沙,坦克部隊全軍覆滅,而對手只有不到一千人,坦克和裝甲車加起來只有百輛。
這樣的結果,自然令人很無法接受,不過羅科索夫斯基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反攻計劃,因為他現在已經沒有任何選擇了。
為此他特地讓部隊全線向伊蘭斯基前進,為了反擊,羅科索夫斯基集結了所有的八十五萬部隊,盡管坦克數量已經不多了,但依然有上萬門的各種火炮。
羅科索夫斯基要用絕對的實力,直接碾壓過伊蘭斯基,幹掉一路上遇到的多少的對手。
然而羅科索夫斯基不清楚的是,在他麾下的大軍開始行動起來的時候,天空中的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已經將清晰的圖片傳回第三戰區空中指揮部。
第三戰區此刻,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對付這樣的一支新生力量,最快也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才有可能在西線集結一定數量的部隊。
因此面對蘇聯人的反撲,第三戰區只有動用非常規的手段。
龐大的蘇聯部隊浩浩蕩蕩的前進,不需要一個小時便能夠抵達伊蘭斯基小鎮。
行軍分成了三個縱隊,行軍隊伍長度將近五十公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