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三戰區主力,已經全部進入東西伯利亞,急行軍,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便能夠抵達伯力和共青城。
這場戰爭,打的就是爭分奪秒。
詹富淳沒有時間給部隊休整,周邊大量的蘇聯士兵全都撤回,他必須要趁著對方立足未穩的時候,便給予致命一擊。
赫魯曉夫打的什麼算盤,詹富淳很清楚。
在蘇聯人看來,紅警帝國來到東西伯利亞作戰,漫長的補給線,會讓紅警帝國難以維持長久的作戰。
只需要擋住敵人的進攻鋒芒,等待冬季的到來,西伯利亞戰鬥將不得不暫緩,便可以為蘇聯爭取更多的時間。
然而赫魯曉夫並不知道,紅警兵團根本不需要長途的補給。
在佔領了烏蘇裡斯克的三天之後,烏蘇裡斯克內便修建起了大量的軍工廠,部隊的武器彈藥消耗、保暖的被服,都可以就近補充到部隊。
唯一要補給的便是士兵的一日三餐,但是對擁有強大航空運輸能力和隨時可以修建起機場的紅警兵團來說,這種補給難度並不高。
更何況還有海參崴的港口運輸補給,別說是提供五十萬作戰部隊的每日食物補給,就算是讓第三戰區天天開派對,資源都綽綽有餘。
而且論起寒冬作戰,本來就是紅警兵團必須過關的科目,在基地車地下空間內,多得是極端的寒冬天氣,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士兵,都能夠適應嚴寒條件下的作戰。
哪怕冬季到來,只要溫度不超過零下三四十度,紅警兵團便依然擁有可以作戰的兵力。
而且第三戰區這一次負責對蘇聯的主要進攻,本身也裝備大量的除霜鏟雪的機械裝置,寒冬根本無法阻止紅警兵團的進攻,只有寒流才有可能短暫遲緩紅警兵團的前進。
在第三戰區的身後,還有一個後勤中心的工兵部隊,這個工兵部隊是屬于軍級規模的建設團隊。
裡面除了必要的保護兵力外,絕大部分全都是紅警兵團的工程師,他們的任務就是鋪設鐵路,建設後勤補給站,保證道路暢通,修建野外的簡易機場。
與華西列夫斯基所犯下的錯誤相同,赫魯曉夫也用對付德國人的手段,用來對付紅警兵團。
而且赫魯曉夫也忘記了一點,在斯大林格勒,並不是他一個人戰鬥,在邊上,還有百萬的蘇聯軍隊在策應,有朱可夫這樣的元帥在指揮,遲滯德國大量的主力部隊。
當然,或許赫魯曉夫也明白這一點,只不過紅警兵團的五十萬兵力,實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已經習慣百萬德國人的赫魯曉夫,認為五十萬的敵人,也許真的很厲害,但也不至於連一點招架之力都沒有。
戰爭早在第三戰區主力部隊動身之前便開始了,在赫魯曉夫發出命令著急部隊據點防守的時候。
紅警兵團的空中騎兵師也已經在東西伯利亞廣撒網了。
很多防守在村莊和孤立小城市的蘇聯軍隊,還沒有動身前往伯力,就已經遭到了攻擊。
特別是那些農莊和正在行軍途中的蘇聯軍隊,一點都不平靜。
地面主力部隊雖然還沒有行動起來,但是空軍並沒有休息。
很多蘇聯軍隊,剛剛離開防守區域沒有多久,便遭到了轟炸機的轟炸,往往沒有走出去幾公裡,就會折損一部分的作戰兵力。
一些返回伯力的部隊,也都是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出行的時候幾千人,抵達的時候,剩下連一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