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樊奕澤很清楚,以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的火力和行動效率,如果日本拼命拯救的話,還是有機會將一部分的工業裝置和原材料遷移到內陸。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日本工業地區較為分散,看起來只是幾個地方,實際卻是連成了一片。
日本這個島國,在憂患意識下,很多東西都留有後手,工業就是如此。
只要盡可能的摧毀日本工業,樊奕澤也沒有奢望能夠完全摧毀日本工業。
能夠破壞多少算多少,多多益善。
這場血戰,已經停不下來了,再沒有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之前,很難一擊就徹底消滅一個國家。
反正紅警兵團也做好在日本本土長期作戰的計劃了,不怕日本人能夠泛起多少浪花來。
“如果我是山本權兵衛的話,我會第一時間將指揮部遷移到遠離艦炮威脅的地方,同時工業也是一樣,並且在遷移工業之前,我會在所有主要工業集中區的海上,佈置大量的水雷,以阻擋敵人的海軍優勢,盡可能遷移更多的工業裝置,到安全的地方。”
第三艦隊司令許學斌,在下達艦隊出發前往橫濱的時候,對樊奕澤說道。
“有點頭腦的將領都會這麼做,盡管我們的速度已經很快了,但是沒有航空兵的時代,依然無法及時給日本工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樊奕澤何嘗不知道山本權兵衛會怎麼做。
對于山本權兵衛這種經驗豐富的將軍來說,有如此決策一點都不奇怪。
日本本來就是島嶼國家,重視海軍,當然也十分重視來自海上的威脅。
水雷這種武器,便宜威力巨大,用來封鎖港口十分的好用。
而日本工業集中的地方,也都是沿海地區,畢竟為了方便海上運輸,在這個陸地運輸十分落後的時代,沿海地區工業成為了最佳選擇。
沒有了海軍的日本,也就毫無顧忌了,將儲備的水雷全都拿出來,封鎖主要城市的海域,紅警海軍也還真的不敢隨便靠近。
畢竟水雷的可怕,哪怕是現代資訊化戰爭條件下,也依然有能夠擊沉或者擊傷現代化戰艦的能力。
雖然紅警海軍每一個艦隊,都擁有專業的掃雷軍艦,可水雷和地雷一樣,都是很難清除的,在沒有海豚的前提下,掃雷艦掃雷風險不小,並且還有掃雷不幹淨的風險。
特別是那些專門針對大艦的水雷,被看幾千噸的軍艦經過沒事,但是萬噸的軍艦一過,吃水夠深,那就gg了。
威力巨大的水雷,一顆就有可能讓一艘戰列艦退出戰鬥。
紅警海軍也損失不起。
而且佈置水雷十分的簡單,並不一定需要軍艦,只要有船能夠運送水雷就可以了。
日本並不缺缺少船隻,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夠封鎖大片的海域,甚至都有可能直接將整個瀨戶內海幾個航道,全都封鎖起來。
這並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樊奕澤就要求第二艦隊要迅速的行動起來,必須盡快抵達北九州,因為北九州不但有日本大量的重工業,還是通往瀨戶內海的航道。
以此同時,也正如許學斌所說的那樣,山本權兵衛也命令日本剩餘的海軍,在主要工業城市港口布置水雷,期待有驚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