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橫濱,剛剛收到了山本權兵衛傳來的命令,這裡的重工業裝置,也急忙拆除那些先進的裝置,結果不等工廠內的人開始轉移物資,拆除裝置,第三艦隊的炮火便已經吞噬了這片工業區。
得知這個訊息的山本權兵衛,並沒有露出任何的失望之色,敵人炮擊東京之後,必然不會放在就在邊上的橫濱。
好在及時將橫濱內的那些主要技術專家,都及時轉移走了,不然就真的是人財兩空。
而第三艦隊的行動,也給山本權兵衛敲響了警鐘,敵人已經在行動了。
轉移遠遠比破壞要慢,清楚這一點的山本權兵衛,又下達了一個指示,全面救援所有的軍事工業優先。
日本本土決戰,想要勝利,就需要工業的支援,畢竟這已經不是大刀長矛的戰爭時代了。
決定戰爭勝負的是熱武器,沒有槍沒有子彈,早晚要完蛋。
各大工業城市和主要工業地區中的日本人,全都忙碌了起來。
大量的日本人參加了裝置的拆除運轉工作,許多漁船被徵集,一發發水雷被裝到漁船上,哪怕有些漁船上甚至只能裝載一顆水雷,也是來者不拒。
幾個小時之後,一顆顆水雷,被扔下了大海,大部分都是錨雷,也是這個時期水雷的主要型號。
這些錨雷會被船錨固定在差不多的位置上,漂浮在水裡的水雷深度不同。
觸碰式引信,專門測量過的水深,用來佈置這些錨雷,主要都是針對吃水深的軍艦。
特別是萬噸的戰列艦,吃水深度正是這些錨雷最喜歡待的位置,更別說吃水更深的無畏一級戰列艦了。
如果不是樊奕澤第一時間選擇偷襲東京灣的話,一旦東京灣都布滿了水雷,那第三艦隊根本別想安全靠近東京灣,更別說是炮擊東京了。
不過,最緊張佈置水雷的地方是名古屋海灣,以及從北九州通往瀨戶內海的關門海峽,是最主要佈置水雷的區域。
關門海峽,位於日本本州島和九州島之間,也是從對馬海峽直接進入瀨戶內海的唯一北面航道。
江戶時代,為了加快本州島和九州島之間的貨物往來,在關門海峽修建了一座關門大橋,這座大橋連線了日本本州島和九州島。
在第二艦隊全速抵近北九州的時候,不少日本船隻也朝著大橋這裡過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封鎖這條最狹窄的海峽。
山本權兵衛在接到橫濱被炮擊的訊息之後,馬上就想到了正在佐世保的第二艦隊,也第一時間想到第二艦隊極有可能透過關門海峽,進入瀨戶內海。
有鑒於此,山本權兵衛馬上命令海軍,不惜一切,一定要封鎖關門海峽。
然而要封鎖關門海峽談何容易,越是狹小的海域,水雷的佈置雖然更快,但是人家掃雷也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