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是哪天出的?”好似想起了什麼,長公主心頭猛地一驚,抓住她的手掌急切地問道。
“就是三月中旬,寧王府開春宴那日,說是從席上回來的路上,駕車的馬匹發了瘋……”
後面說些什麼,這位尊貴無比,曾經風光一時的帝國公主,被稱為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心頭的血液,逐漸變得冰涼……
當晚,掇芳園長公主起居的萬禧堂,幾個人影興奮異常地走進去,最後垂頭喪氣地被趕了出來。
後來裡屋的臥室間,傳來長公主前所未有的怒斥和婦人的認錯聲……
不久,京城官眷間開始流傳一個故事——“九齡童不計前嫌,以德報怨救繼母”
故事中那繼母,害死懷孕小妾、氣死婆婆、對繼女兩下毒手、逼相公不準納妾、害人不成,差點丟了自己性命……
漸漸的,故事傳播的範圍擴大開來,茶館酒樓說書的,也將此事編成段子,不過主角換成了楊氏……
作為裡面反襯女主的重要角色,妙如被描述成心地善良,身處逆境,還保持著一顆悲憫之心的苦菜花形象。
弱勢孤女其他一些鮮為人知的事跡,也被好事者挖了出來。像什麼船上勇救落水小公子;以德報怨,義助繼母孃家姐妹……
妙如一下子成了傳聞中的焦點人物,有點像前世見過的,熱點緋聞中的當事人,見到記者就要躲,拿一些語焉不詳的話,來回應公眾的疑問。
前世作為一文藝青年,她最反感的,就是那種高大全的造星運動……如此狗血的“傳奇”故事,聽在妙如耳朵裡,像聽《三言二拍》別人的故事,那些臆造出來,拔高她形象的贊美,讓她哭笑不得……
在京中識得她的朋友熟人,紛紛上門造訪,想打探一手真實內幕訊息。傅紅綃、白三娘、薛家母女、謝程氏、莊太太倪氏……接三連二地來安慰她,妙如解釋得口水都快幹了,不勝其擾……
不久,就有禦史開始彈劾楊首輔,說教女不嚴,禍害忠良後裔……
也有人出來指責鐘澄,說他治家不善,悍妻迫害親女、子嗣和妾室,竟然不予理採,裝聾作啞……
一時間,無論在民間,還是朝堂上,鐘、楊兩府的當家人,成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對別人家後院的八卦,通常人們會莫名興奮上一段時日。更何況是朝堂上,縱橫十多年的風雲人物?!
他們家中的陰私,以前因權勢過大,被捂得緊緊的。如今有那不怕死的,膽敢曝了出來,大夥像吃了興奮之物似的,茶餘飯後消遣時,沒少拿來當談資。
坊間期期艾艾傳了小半個月,才傳到天家耳朵裡。
聖上開始不信,責令禮部尚書查實。得了眾多證人證言的確認後,皇上發出了申飭。以教女不嚴,禍及忠臣子嗣,有傷德性教化,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勒令楊首輔閉門思過。
此乃玄德帝登基以來,第一次向權臣楊景基開炮。政治觸角敏感的朝臣們,覺察到風向開始有些不對了……
三年前他暗中指使門生,請封榮福長公主之孫為定北侯世子。那次試水,對聖上的容忍和朝堂上群臣的格局風向,楊景基還是自信滿滿的。
一年前,兵部借改革的名義,收回小舅子崔氏兄弟手中的部分兵權,讓他頓時心生警覺。
再到上個月,吏部胡尚書,他的頭號擁躉,被人參了一本。說他暗中賣官鬻爵,結黨營私,被下了刑部大獄,才讓他真正感到危機四伏。
此次公然的申飭,讓這位老謀深算的權臣,對皇上的態度,開始越來越明瞭……
當然,他也非軟柿子,豈是能任人揉捏的?!十幾年的細心經營,哪會等在那裡坐以待斃?!
雖未上朝聽政,朝堂上的一舉一動,沒有能瞞得過他耳目的。
隨後他就組織了黨羽,攻擊政敵的女婿謝尚書,想把水攪渾。說他們工部屍位素餐,江淮一帶的水患,長期得不到解決。程太傅之婿謝安良,年初被擢升為尚書,不過他在侍郎位置上,坐了近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