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情景,只是讓她想起前世的父親。對旭表哥的悲慟感同身受罷了!
就像讓她穿越過來的那次事件一樣:救那被歹徒挾持小女孩,是不想看到她父親,做出令人失望的選擇,讓世上又多了個受傷的幼小心靈……就是那一瞬間的熱血和沖動,才使得她改變了人生軌跡……
從汪家人那裡傳出的好口碑,作用是明顯的。再看到楊氏時,能真切感受到面對她時,對方那種不自在的愧疚表情。和急於修補關系的討好,這討好中,多了些誠摯,少了幾分刻意……妹妹妤如,也扭扭捏捏地想跟她和好……
就連新進門的宋氏,望向妙如的目光中,也滿是欣賞和敬意……
自從新人進來後,楊氏果然收斂了不少,整天呆在華雍堂裡不出來。
宋氏卻是極為知禮,每日辰時到華雍堂請安,用膳時站在楊氏身邊伺候,一副事事以她為尊的模範妾室形象。
後來妙如聽說,宋氏是內務府去年從民間採選進宮的秀女。
她家中父親也中過舉人,曾補過州所吏目一職。本人通曉文墨,寫得一手好字。
長得也是標誌動人:穠纖合度的身材,一雙澄如秋水的明眸,顧盼婉轉。定力不夠的,見了怕是挪不開眼睛。嫻靜時,卻是另一番風情,身上的書卷之氣,讓人不能忽視。
妙如心中暗想,楊氏算是遇到真正的對手了!
看來坐在那張龍椅上的,也非無能之輩。送來此人前,想是花了一番功夫挑選。明擺著,這人是按照鐘澄元配林氏的模樣,挑選出來的嘛!
雖然她沒親眼見過,在春暉齋裡,也是見過林氏的畫像的。從林大舅的描述中,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妙如可以肯定,林氏應當就是此種型別!
對於兩女人之間的暗潮洶湧,妙如明智地保持著壁上觀的態度。
要避禍的想法是很美好,可現實未必如她所願,人家可不會輕易放過她。
妙如腿傷癒合,才剛開始行走,楊氏就提出要教她學學管家。也好在自己月子裡,家中之事有人幫襯。
鐘澄卻提出把事交到宋氏手裡,讓她帶著女兒打理起來。妻子還是安心養胎的好!
楊氏並不讓步,堅持說此乃當母親應盡的責任。
各方最後妥協的結果,宋氏帶著妙如學管家,楊氏派步搖跟在大女兒身邊幫著打下手。
妙如無言以對,還是沒擺脫不了當夾心人的命運!
如今她每天安排是,早晨和妹妹們一起進學,跟韓夫子學些詩詞歌賦。再就是在新來師傅的指導下,學些女紅針線。下午由宋氏帶著她,打理後院的庶務。
鐘府的生活,日趨平靜起來,鐘澄前段時間板著的臉,也恢複了些許笑意。自從新人來後,楊氏一直緊崩著的表情,也開始有些冰融……
變化最大的,還是三姑娘嬋如。
以前大姐再怎麼護著她,鼓勵她,嬋如都改不掉唯唯喏喏的性子。
新人進門後,鐘澄作主將女兒交到她手裡撫養。宋氏天天把她帶在身邊,體貼入微地照顧她。嬋如膽小怯懦性子,也開始有好轉的跡象。
看在眼裡妙如心中暗嘆,看來母愛,是任何其他人的關心代替不了的。望著她們其樂融融的樣子,她不禁想起楊氏,又想起白三娘。
如今雖是養著胎,可她們幾個的一舉一動,楊氏暗中都派了眼線在留意著。
聽到府中上下人等,對宋氏為人和氣度交口稱贊,她心裡難免就有些酸酸的……
在妙如看來,宋氏極力想表現得,比正室更搶眼。
對庶妹嬋如的照顧,對下人的寬仁,對府中事務井井有條的打理,對外的待人接物,對正室的恭敬謙讓,無一不體現著,一個良好教養,心胸寬闊的合格主母的風範。
雖未說出口,在大夥心裡,都暗中比較過的。反映言行上,多多少少落了些痕跡。落在楊氏眼裡,頗不是滋味,也開始回顧她以往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