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納妾這件,忽然潤物細無聲,悄悄的流行。
……
元承設把密報狠狠的團起,千鈞般重對地面砸去。
上官知!
他還活著!
如今在西寧王府做客,只能是打算說服西寧王倒向他們父子那邊。
上官國舅還在嗎?
這個想法讓元承設驚恐萬狀。
一句上官國舅有下落的想法,足以讓這位日子艱難的皇帝如墜地獄。
他尋找著紙團,很想再拿起來看看。見紙團滾動著,落到一塊破損的金磚旁。
金磚閃出光澤,破損處如沒牙的黑洞洞,無形中透著諷刺。無名怒火開始在元承設全身蔓延,促使他怒氣沖沖對著殿外走去。
他當上皇帝,但日子還不如以前當殿下的時候。
衣食住行中,除去住有所改變,另外三樣嫋嫋在雲端。
就是益王沒有起兵的時候,元承設也不敢亂花錢。
京都讓洗劫走的錢,誰拿到是誰的。國庫,分一半出去。京城附近的兵馬並不是想的那樣,他坐在金殿上,別人就歸心。還有大劫過後整個京都幾乎沒有人,而沒有買賣,就沒有稅收。
他留著錢收買人,需要時裝體面,預備存糧不夠時高價從民間購買,再就是重金賞賜百姓和商人進京。
剛稍有起色,大名郡主那個賤人逃出宮,往京裡來的糧食和錢,凡是經過益王管轄地界的,就不順暢起來,再後來益王起兵擁立二殿下元承策,幹脆的把他能斷的糧道全斷掉。
人心惶惶中,元承設要預備打仗的錢、糧、兵馬。金磚破了,都捨不得修。
庫裡有備用金磚?元承設現在看一草一木都是珍貴的,輕易不會動用,再說也沒有心情修。
皇帝當到這個地步上,上官知卻冒出來了。元承設一路對著上官太後宮中走去,覺得經過的花草樹木都似出鞘的刀劍。
來到上官太後面前,第一句就是:“你兒子真的死了,你弟弟的屍體已經找到!”
上官太後帶著這個宮裡餘下的宮人,和出京時留下的老誥命們,正在摘樹上的果子。
夏天的季節,萬物自然的饋贈,可以解決一部分宮中的饑荒。
有幾個宮人是宮亂後強行補充到宮中侍候,她們都做過農活。上官太後見飲食日漸不足,向她們請教,把自己宮裡大片的院落開墾,種上從庫房裡找到的糧食種子,去年還真的收了不少糧食。
元承設越來越窮,不但不禁止這種舉動,反而連皇後和嬪妃們也紛紛效仿。
太後宮裡養的還有幾只雞,咕咕叫著到處找食吃。
多汁而鮮美的果子下面,上官太後聲音沒有起伏:“哦,是嗎?”繼續摘果實。
元承設拳頭攥得格格響,恨她不悲痛不難過,而只有自己天天不快活。
他不會殺她,他把她當成親生母親對待好些年,指望她為自己登上皇位說話,殺她總覺得哪裡不甘心。
是怕上官國舅回京少個人質,還是真的動了感情,元承設自己也不知道。
他不能殺她,東海王、西寧王都有信來,問訊太後可好。
西寧王的信,出於保護之意。不知道內情或者不相信內情的東海王,除去保護的意思,再就是試探元承設。既然太後還在,有那麼一天我進京,一定會面見太後。
保護太後是東海王當臣子的本分,而試探元承設是想得到真相,方便東海王及早的分辨,他擁護新帝的好,還是回複益王。
元承設殺了太後,再對別人說太後還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一直盼著西寧王、東海王、南疆王發兵勤王,等他們進京要見太後,他拿什麼人給他們看。
真太後或是假太後,三位王爺不會看不出來。
而勤王兵馬見到太後以後,可以說太後病了,可以垂簾,匆匆的見上一面就行。
不想殺一個人,總對自己有各種理由。
這也就造成在上官太後身上根本出不了氣,元承設也又一回的跑來。
他再看向老誥命們,出京時有十餘人,如今不到十個。他要是再逼迫,她們依然會從容服毒,人就更少。有那麼一天自己坐穩帝位,樂趣也會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