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芬坐在小板凳上,面前站著一溜兒緊張又帶著點期盼的年輕人。
招工告示效果不錯,想學手藝混口飯吃的還真不少。
她問的問題挺家常,“在家幹啥活?”“電器壞了咋整?”
“碰上胡攪蠻纏的客人呢?”
問東問西,其實心裡跟明鏡似的,就想看看誰手腳勤快,腦子靈光,是不是塊幹活的料。
多數人老老實實回答,也有幾個嘴皮子利索,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的。
趙淑芬聽著,心裡直搖頭,她要的是能幹活的,不是耍嘴皮子的。
篩了幾輪,心裡大概有譜了。
正準備收攤,最後走進來那個年輕人讓她多瞅了兩眼。
人看著瘦,但腰桿挺得筆直,一身洗得發白的舊衣服,乾乾淨淨。
回答問題不急不躁,也不瞎吹,聲音不大,但話說的清楚明白。
關鍵是那眼睛,不像其他人光是著急找活幹,他的眼神裡有種說不出的沉靜,還帶著點藏起來的勁兒,好像見過不少事,又像是在悄悄打量周圍。
趙淑芬多問了他幾句,越問越覺得這小夥子不簡單,回答得滴水不漏,條理清晰。
行,就他了。這人得留下。至於他眼裡藏著啥,以後日子長著呢。
“行了,都回吧,這幾天等信兒。”趙淑芬打發走眾人,把記了名字的紙條遞給趙大剛。“這幾個我看還行,尤其是最後那個,叫啥來著?”
“哦,林衛東。”趙大剛翻了下本子,“媽,您相中他了?”
“嗯,像個能幹事兒的。”趙淑芬沒多廢話,招人的事先放一邊,現在有更要緊的兩件事:錢!地方!
要從“修”變成“修加賣”,那本錢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鋪子掙這點,塞牙縫都不夠。她得跑趟銀行。
第二天,趙淑芬換了身利索的衣裳,兜裡揣著工商所給的那張宣傳單,坐公交去了市銀行。
這時候的銀行,可沒後世那麼多笑臉,一進去就感覺冷冰冰的,特嚴肅。
她找到信貸視窗:“同志,問問個體戶貸款的事兒。”
視窗裡戴眼鏡的小夥子,眼皮都沒抬一下,邦邦硬甩過來一句:“個體戶?沒這業務。要貸款找單位擔保去,手續麻煩著呢。”那口氣,聽著就煩。
趙淑芬早料到了,也不氣。
她清了清嗓子,聲音不高但有底氣:“同志,現在國家政策不是鼓勵個體經濟嘛,讓我們響應號召搞活市場。我們紅星電器行,手藝好,名聲也不錯,前兩天工商所的同志還專門來指導,說我們是響應政策的典型呢。”
她順手把那張宣傳單往視窗臺子上一放。
雖然不是貸款檔案,但那紅彤彤的工商所大印,就是個證明。
小夥子聽見“工商所”、“典型”,這才稍微抬了點頭,拿起宣傳單掃了一眼,還是搖頭:“這也不能貸款啊大娘,兩碼事。個人貸款,真沒怎麼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