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深夜, 當我獨自一人時, 我聽到細小的聲音在叫我的名字。我害怕我所謂的生活其實只是一場夢,真正的我處在昏迷之中, 而那些聲音是我的家人在試圖喚醒我……
“我問你, 如果虛擬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美好,你會不會選擇拋棄現實世界, 留在虛擬世界?”
“怎麼可能?我很像個網癮少年嗎?”
“如果虛擬世界看起來和現實沒什麼差別呢?換句話說, 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身處的世界本來就不是真的,真的你其實正在熟睡,你所感知的一切其實都是某樣儀器灌輸給你的幻覺、欺騙了你的大腦?”
“請不要誘導我去做神經病,謝謝。”
“哈哈, 你真是太理性了!等我的新程式完成了, 真該邀請你做頭一波真人測試。這個程式最需要的就是使用者夠理性, 不會迷失自我。”
她早就和他認識,或許, 那也算不上真的認識。他們的關系確切來說,應該算是網友。
去年她有次在知乎上發了條評論, 只是平平常常講了些自己的觀點,結果被兩個槓精圍攻,他橫空出世來幫她解圍, 懟的那兩個槓精無言以對還不算, 最後那兩人竟然還向她客客氣氣地道了歉。
在她私通道謝的時候,他告訴她:“其實不是他們主動道歉,是我黑了他們的賬號, 用他們的賬號向你道歉的。”
她目瞪狗呆,他帶著點小得意說:“永遠不要和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你不會成功的,想要對付他們,就該用比他們更不講道理的招數,你想象一下他們看見自己的賬號在向你低頭道歉,該有多生氣。哈哈哈……”
他是個程式設計師,後來他和她聊天用的工具不是qq,不是微信,也不是sn,而是他自己寫的一款小聊天軟體,世界上使用那個軟體聊天的人,只有他們兩個。
他們經常聊天,聊過很多,內容涵蓋各個方面。他們幾乎沒有過觀點相左的時候,她說看哪個明星不順眼,他會說“那丫早就該被廣電封殺”;他說哪個牌子的購來一嘗,該零食就從此常駐她的辦公桌;她想了個主意,和他同時列出一張最喜歡的電影排名top.10,結果他倆列出的結果竟然完全一致,連順序都沒錯一點。
他們處處驚人的契合,她跟朋友們說起自己有這樣一個網友,朋友們都紛紛攛掇“那你們還不趕緊見面?”她卻從沒打算過和他見面,大概也是出於對見光死的恐懼,擔心一旦見面,所有的美好就都被破壞了。
她對他毫不瞭解,只知道他是個男的……應該是,就因為他是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好像很少有女的。
她沒聽過他的聲音,沒見過他的照片,對他的個人資訊完全不瞭解,也沒打算過要去了解,只是偶爾在聊天的細節當中,看出他好像和她同在一座城市。這也不是什麼奇特的巧合,畢竟住在北京的人有一千多萬那麼多。
每當看到有人諷刺中關村的程式設計師們如何未老先禿,她就在諧趣盎然地猜想,說不定他也是其中之一。
他也沒有流露過想要和她見面的意思,但她漸漸發覺,他對她的瞭解似乎遠比她瞭解他的多——女人的第六感有時會敏銳得驚人。好像她不去問他的私人問題是因為不想問,而他不問她,是因為他本來就都知道。
她依稀聽人說過,每一個成功的程式設計師都有化身駭客的潛質,在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只有他們不想獲取的資訊,沒有他們獲取不來的資訊。
有天她終於去問了他是不是查過她,他推遲了好一陣才回答:“出於好奇,確實查過。對不起。”
這麼說她對他一無所知,連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確定,他卻可能把她的姓名年齡相貌履歷甚至工作和居住地點以及每日行蹤全都掌握了?甚至,從前他們那麼契合,會不會也是他竊取到了她的資訊,瞭解了她的喜好,才故意迎合她那麼說的?比如她喜歡的電影top.10,就是她去年曾在微博上發過的,如果他有意去翻過,就能看得到。
她懷著一種被人跟蹤偷窺的恐慌和被欺騙的憤懣,跟他斷了聯絡。令她意外的是,他竟然一點也沒繼續糾纏,連一句多餘的解釋都沒有。
這樣過了一段日子,她開始懷疑是自己反應過激了,或許他真的只是出於職業習慣搜尋了一下她的相關資訊,並沒有惡意,或許他們的那些契合都是真的,不是他裝出來的。或許他也沒有多大的過錯。
她有點猶豫還要不要和他“複合”,他們的關系連正常的朋友都算不上,談不上分手,也談不上複合,就此斷了好像可惜,但延續下去,她也不知道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她很清楚他們不算是網戀,她並沒有愛上過他。她很理性,不可能去愛上一個根本不瞭解的網友。
就在那時,她接到了一個電話……
沈苓帶入到快穿世界裡來的記憶,就在那時戛然而止,她還依稀記得那個電話似乎跟她後來的穿越有關,但完全不記得這事跟那個“網友”有什麼關系,在穿越的這些日子裡,她幾乎都沒再想起過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