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盬子雞◎
立冬樹上枯枝光, 寒風瑟瑟緊衣忙。袁如珠關上窗戶,縮了縮脖子。
今兒立冬,晨間冷風蕭瑟, 袁如珠拉上外套拉鏈,出門洗漱。冷冰冰的水冰凍著牙齒, 她抽了一口涼氣。
“有熱水,你咋不用熱水洗漱。”吳桂芳見她沒用熱水, 問道。
“有點困,冷水凍一下精神些。”
“困就再去睡會兒。”
袁如珠搖頭,她還得晨練呢。出去晨練前, 吳桂芳喊住她,“早點回來吃熱餃子。”
“嗯。”袁如珠招呼了一下嘟嘟和小白, “走嘍, 跑步去!”
兩個敦實的小胖崽短腿一蹬跟上她。
估摸著袁如珠快回來了, 吳桂芳把包好的餃子一個個下進湯鍋裡。餃子漂浮起來時, 袁如珠帶著嘟嘟和小白回了家。
“正好, 快去洗手,洗了手吃餃子。”吳桂芳把餃子盛進湯碗裡,撒上蔥花。
吳桂芳煮的湯餃。因為袁如珠愛吃湯餃。其實以前立冬時節, 家裡不興吃餃子。
北方立冬吃餃子, 清河處於南方,立冬這一天沒有吃餃子的習俗。但袁如珠說立冬早上要吃餃子,吳桂芳就包了餃子。
餃子是用高湯煮的, 皮薄餡大,裡面灌了鮮美的高湯, 一咬一爆汁, 十分爽口。袁如珠翹起二郎腿, 嘶嘶呼氣。
李長貴三兩下吃完餃子,起身捲去雞籠裡抓雞。
清河這邊,立冬這一天是要吃雞肉進補的。這大半年來家裡經常吃雞肉,翻著花樣地吃,袁如珠已經吃得有些煩膩。
原本今天不打算吃雞肉的,但前幾天路過鄰居家,見領居家在醃豬蹄膀,她心念一動。
有一種雞肉烹飪方法,家裡人還沒吃過。這種吃法叫做盬gu)子雞。
盬子雞又名紫陽雞,奉節特色美食。這道菜起源於明清時期,是三峽地區勞動人民就地取材,創造發明的一道美味佳餚。
盬子是一種特製的陶瓦罐,頂部呈鍋的形狀,中間圓鼓鼓,底部呈喇叭狀,形狀很特殊,甚至是有些怪異。
盬子上面邊沿有四個小孔,底部也有四個小孔,上下小孔相通。蒸盬子的時候,上下小孔相互作用,下面的蒸汽從下面的小孔竄到上面的小孔,蒸汽冷凝後化為湯汁,而蒸氣與湯汁則共同作用熟化食材。
不給食物加水,直接用氣蒸的方法將食物加熱烹熟,這種烹飪方法在保證食物爛熟的同時,亦能保證其形不散,最關鍵的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的鮮嫩程度,營養也能完全保留。
盬子雞的主要材料是雞,臘豬蹄膀,以及醃製的大頭菜芥菜疙瘩)。雞要用農家土雞,豬蹄膀要用松木熏製而成的豬蹄膀,大頭菜也要農家醃製的大頭菜,這樣氣蒸出來的盬子雞口感才最佳。
雞肉的鮮美,臘肉的煙燻臘香,盬子雞以及大頭菜獨有的醃鹹香在氣蒸的過程中碰撞,只是想著讓人胃口大開,不知其有多美味。有詩雲:“雞不開叫臘肉香,大頭蘿蔔配生薑,不用生水自有水,文武火用小火常。骨肉相離最適味,陰陽相調最壯陽。”
袁如珠吸溜一下口水,停止幻想。
李長貴殺土雞,吳桂芳砍臘豬蹄膀,他倆差不多快處理好肉了,袁如珠去壇子裡撈大頭菜,把新買的盬子清洗幹淨。
前幾天決定立冬這天吃盬子雞後,袁如珠火速在網上下單盬子,就近買的清河城的賣的盬子,不到兩天盬子時間就送到了家。
將處理幹淨的整隻土雞放進盬子裡,袁如珠按照最佳的比例劑量,依次放入臘豬蹄膀、薑片和香草料和大頭菜。
盬子裡不加水,直接將盬子放到開水鍋裡旱蒸,中小火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