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都卷子◎
時間一晃便到了秋分。
古有“春祭日, 秋祭月”之說,古時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古代秋分日,人們會祭拜月神, 現在秋分祭拜月神的習俗已經被遺忘。而祭月節也被挪到了中秋,成為了中秋節。
袁如珠吃著野莧菜雞雜面, 對小夏小秋如是說道。
小夏若有所悟,“所以原來本應該是秋分這天過中秋節的呀!所以今天才是中秋節!”
“嗯。”袁如珠用筷子挑了挑面湯裡的野莧菜。野莧菜也稱秋菜, 是秋分時定要吃的菜。野莧菜雖然是野菜,但卻比很多蔬菜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鈣質, 不僅營養價值高,口感也很不錯, 軟化清脆, 帶著微微甜意。
野莧菜下面吃很美味, 所以今早袁如珠做了野莧菜雞雜面。雞雜同野莧菜一樣清脆爽口, 雙倍的清脆爽口附著於面條之中, 使得面條吃起來美味十足。
吃過早飯,袁如珠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後進灶屋練廚。十一點多,袁如珠去往飯館。一路走進飯館都有人向她打招呼, 她一一回應, 路過雜貨店老闆擺著的雜貨攤時,她停下腳步。
雜貨店老闆正捧著海碗,在吃午飯。海碗裡, 透明盈亮的粉皮卷子堆積著,冒著股股濃香。
見袁如珠停在他面前, 他笑呵呵道:“袁老闆, 來了啊。”
袁如珠問:“你吃的是……都卷子?”
“是都卷子, 袁老闆也曉得都卷子啊。”
袁老闆有點意外。都卷子是他婆娘老家那邊的小吃,他老婆是彭水人,那邊的人就愛吃這玩意兒。雖然都卷子在彭水是明星小吃,但出了彭水,很少有人瞭解都卷子。至少他們清河這邊很少有人知道都卷子。
都卷子,全名彭水都卷子,因其用“都巴粉蕨根粉)”加工製作而成,成卷狀,故而被稱為都卷子。現在的都卷子都不用蕨根粉做了,都用苕粉。苕粉烙出來的粉皮卷子,先切後蒸,再拌調料,味道香得很。他婆娘愛吃,他也很愛吃。
“嗯,知道,挺不錯的。”袁如珠頷首,進入飯館。進入飯館後,她略一思忖,對吳桂芳說:“么姨,去弄點紅薯粉過來吧,晚飯咱也吃都卷子。”
吳桂芳歡喜道:“好。”她沒吃過都卷子,聽都沒聽說過這道吃食。不過見雜貨店老闆吃得還挺香,想必都卷子應該會很好吃。而且如果是珠珠做的,就算都卷子原本味道一般,珠珠做的也肯定會很好吃!
太陽漸漸往西邊下移,後廚裡,袁如珠取出調變好的苕粉漿。往鍋裡抹菜籽油。做都卷子,用菜籽油烙制最最可口。等菜籽油燒香了,她舀一瓢調好的苕粉倒進鍋裡烙。
她不斷地轉動鐵鍋,讓苕粉均勻地平鋪在鍋底。很快,苕粉定型成皮,亮晶晶的粉皮子透著紅苕香味兒,很純粹很原始的紅苕味兒。
聞著香味,袁如珠緩緩轉動鐵鍋。做都卷子,功夫全在火候和時間的把握上。都卷子要q彈,要軟糯,烙制的火候和時間就出不得半點差錯。她小心謹慎地控制著火候和時間,在苕粉被烙成圓餅粉皮子時,她及時蓋上鍋蓋捂都卷子。
等苕粉七八分熟時,揭開鍋蓋倒出粉皮子。她將粉皮子平鋪到菜板上,趁熱捲成圓筒卷子。等卷子涼下來了,切成塊上蒸鍋裡蒸。
三分鐘後,都卷子已經被蒸得剔透晶瑩,出鍋拌佐料。
都卷子這道小吃,關鍵精髓在於它的佐料。除了醋、醬油這些佐料之外,還要拌蒜水、姜水、油辣子以及榨菜粒。
蒜水的蒜香能夠覆蓋苕粉裡淡淡的土腥氣。姜水的辛鮮可以給都卷子提升鮮味。而榨菜是鹹脆的,都卷子是耙軟的,鹹脆榨菜的加入能更明顯地突出都卷子的耙糯。至於油辣子,油辣子能讓都卷子吃起來更加刺激爽口。
而這些佐料裡,油辣子又最為關鍵。油辣子做的不好吃,都卷子的味道便要大打折扣。要做出好吃的油辣子,首先要選好辣椒的品種,通常做油辣子一般會用二荊條辣椒,二荊條辣椒做出來的油辣子更香更好吃。
辣椒要先在鍋裡炒,炒幹水分後放到石缽裡搗碎,用石缽磨製的辣椒麵口感最好,機器磨出來的辣椒麵味道不正,拌進都卷子裡也沒那麼入味。
蒸都卷子的時候,袁如珠燒熱菜油,加花椒和八角燒香,把滾燙的菜油淋到之前做好的辣椒麵上。
噗呲噗呲聲裡,淋過油的辣椒麵開始釋放香味,濃烈的辣香瞬間沖進了空氣裡。
聽著熱油淋辣椒麵發出的滋啦聲響,正在給肉塊焯水的林有旺忍不住吞嚥唾液。熱油淋辣椒麵發出的聲音彷彿像一把鈎子,不斷地勾撓他心底的饞蟲。辣香撲鼻中,他越發的餓了。
油辣子做好,袁如珠將其拌進蒸好的都卷子裡,都卷子被佐料染得微紅。剔透中透著淺淡的紅亮色澤,潤嘟嘟的,只引人食指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