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裡水開了,將提前泡好的紅薯粉條煮進去,先前蒸好的蘿蔔糕也煮進去。
湯汁咕嘟冒泡,白白圓圓的蘿蔔糕被湯汁染得亮黃亮黃,粉條也被燉得晶瑩剔透。燉著燉著,醬黃的湯汁開始收濃。湯汁收到粘稠濃鬱之際,蘿蔔糕燉粉條便可以出鍋了。
袁如珠拿出大碗,舀一碗剛箜好的洋芋箜飯,舀一勺蘿蔔糕燉粉,澆到洋芋箜飯上。
“蘿蔔糕燉粉條蓋飯!”她捧起碗,聞了聞香氣。
蘿蔔糕被湯汁浸泡成了亮黃色,油光泛亮的色澤下,蘿蔔糕明透盈潤,依稀可以瞧見糕體裡包裹著的蘿蔔絲。
蘿蔔糕入口潤滑,軟軟滑滑的糕體融化在舌尖時,裡面的蘿蔔絲擠了出來。蘿蔔絲又軟又脆,清然可口,裡面含著肉的鮮味和粉條的味道,口感層次很豐富。
纏著蘿蔔糕的粉條剔透晶瑩,輕微嗦一口,粉條滑溜溜的滑過舌尖,十分爽滑。因為粉條吸附了滿滿的湯汁,牙齒咬斷粉條後, q彈的粉條裂開時會甩出熱乎的湯汁,甩出來的湯汁鮮濃,美味到令人唇舌發顫。
蘿蔔糕香軟鮮甜,粉條爽滑有勁,十分入味。而蘿蔔糕和粉條下面的洋芋箜飯同樣被湯汁浸得十分入味。
袁如珠坐在屋簷下,捧著碗,用筷子扒拉蘿蔔糕和粉條下面的洋芋米飯,洋芋和米飯的鍋巴因為入了湯汁,故而又潤又酥脆,咔嚓咔嚓間能感受到鹹醇的湯汁在齒間流轉。
嘟嘟和小白在她腳邊轉來轉去,她往地上丟了兩個蘿蔔糕。倆小胖子一口吃掉蘿蔔糕,轉而揚起狗頭,一臉期待地仰視她。
笑了笑,她搖搖筷子,“沒啦。”然後繼續吃飯,吃飯的時候她腦袋放空,思忖著如果這次修路要捐錢,該捐多少錢。
“長貴,如果這次修路要捐錢的話,你家打算捐多少?”
下午些時候,李長貴練車歸來。他換上保安制服,剛站到門口,就有村民問他要捐多少錢。李長貴沉吟:“反正能捐多少捐多少吧。”
村民點點腦袋,又道:“聽說給咱村捐錢修路的那位富商還是因為你們家飯館才給咱們村捐錢的呢!”
聽到這話,李長貴佯裝驚訝,“啥?是因為我們飯館?真的嗎?”
其實他早就聽村長說過這件事了。村長說那位捐錢的富商是如珠飯館的食客,那位食客嫌棄村裡的路太爛,影響他來飯館吃飯,所以才捐錢給清河村修路。
如珠飯館算是間接幫了清河村的大忙,因此村長還特地上門向珠珠表示了感謝。村長還說,過一段時間會公開表揚如珠飯館對全村作出的貢獻。如珠飯館對村子做出的貢獻很大,不僅幫助村子拉來了修路的錢,還帶著村子裡的村民一起擺攤做生意賺錢,對村子的貢獻很大。
一想到村長說過段時間會開大會公開表揚如珠飯館對村子做出的貢獻,李長貴就止不住地驕傲自豪起來,他挺起胸膛,如置身於雲端,走起路來都打飄。
這會兒他裝作不知情的模樣,說:“那富商咋會因為咱們飯館給咱們村捐錢呢?”
“嗐,聽說那富商喜歡吃你們家的菜,他來這裡吃飯,嫌咱們這的路太爛了,不方便,所以才捐錢。”
有村民插聲道:“真的?不會吧,就是因為嫌吃飯不方便就捐這麼大一筆錢?沒開玩笑吧?”
“真的!多虧瞭如珠飯館,咱們村終於可以修路了,”村民轉向李長貴,“長貴,咱們村現在能修路,多虧了你家飯館!”村民面帶感激,語氣很誠懇。
李長貴心裡飄得不行,面上卻不顯分毫,謙虛道:“嗐,我們也沒做啥……”
彼時,清河城的一處高階公寓裡,孫淑英正在哄蕭老太太吃飯。
“媽,吃一口吧。”
蕭老太太跺腳,十分孩子氣,“不要!我要去如珠飯館吃飯!我要去如珠飯館吃飯!”
“明天再去好嗎?今天太晚了,到了那兒人家都打烊了,我們吃不了的。”
“那明天一定要去!”
“嗯,一定去,”孫淑英,“媽,吃點吧。”
“我不要吃!”
“你不吃的話,明天就不帶你去如珠飯館吃飯了。”
蕭老太太立刻鼓圓眼睛,“不行!”
“那你快吃點,吃了明天就帶你去。”
蕭老太太嘟嘴,哼哼幾聲,張開嘴吃飯。
蕭敬下班回家,一進吳屋就見妻子在喂母親吃飯,母親乖乖巧巧地張嘴,小口小口地喝著山藥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