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蘿蔔糕燉粉條◎
“聽說了嗎?咱們村要修路了!”
“聽說了, 據說是有人給咱村捐了一大筆錢,資助咱們村修路!”
“是哪個大善人吶?”
“據說是清河城的富商。”
“是城裡的富商呀,太好了, 咱們村終於要修路了!”
由於清河村修路所需資金較大,即便是政府提供補助資金, 仍不能滿足需求,村民窮, 也無法自籌資金,所以清河村的路一直爛到了現在。
現在有人出那麼大一筆資金修路,再加上政府提供的補助資金, 修路的錢有了!
李爺爺靠著老槐樹,啪嗒啪嗒抽葉子煙, 他說:“不知道錢還夠不夠, 不夠的話, 我也捐點兒。”
此言一出, 立即有村民附和:“對, 咱也捐點錢!”
附和說著要捐錢的村民都是在飯館周圍擺攤做生意的村民,他們賺了錢,自然是毫不猶豫地要捐錢助力家鄉建設。以前窮, 沒辦法支援家鄉建設, 現在賺了錢,有能力了,他們也都想盡力幫助家鄉建設。
至於沒擺攤賺錢的村民, 猶豫了一下後,也道:“咱能出一點是一點吧。”
袁如珠騎著單車在鄉間小道裡徜徉穿行。
“如珠, 這是要去哪兒?”
有村民看到她, 向她打招呼。
“騎腳踏車兜兜風。”
一路上, 她遇到不少村民,有向她打招呼的,有沒向她打招呼的。這些村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臉上都帶著喜氣。
大抵是村裡要修路了,所以村裡人都很高興吧。袁如珠如是想到。
回到家,袁如珠撂車。院子裡,吳桂芳和李長貴正在清洗白蘿蔔。吳桂芳洗著蘿蔔,說:“如果要捐錢的話,那咱家也捐點?”
“當然要捐。”
“捐多少?”
李長貴還未回話,一道聲音搶先他一步落地,“能捐多少捐多少,量力而行吧。”
聽到袁如珠的聲音,夫妻倆轉過頭。吳桂芳接腔:“對,量力而行。”
袁如珠走近水池,沖洗手指。她蹲下來打量木盆裡的白蘿蔔。
九月白蘿蔔已經成熟上市,這期間的白蘿蔔新鮮清甜,好吃又解膩。現在天也入了秋,入秋天氣轉涼,多吃蘿蔔可緩解手腳冰涼,預防感冒。
今天中午家裡打算吃做蘿蔔糕燉粉條。蘿蔔糕燉粉條,清河人在秋冬時常吃的一道家常菜,這道菜爽滑鮮香,很受清河人的喜愛。
十點多的時候,袁如把珠蘿蔔刮成細絲,等鍋裡水開了,撒了些鹽入鍋,倒入蘿蔔絲,給蘿蔔絲焯水。蘿蔔絲焯好,她將其撈出來過涼水。
撈出過了涼水的蘿蔔絲,她擠出蘿蔔絲裡的水分。用筷子把蘿蔔絲挑散後,她把麵粉和土豆澱粉攪拌進蘿蔔絲裡。
攪拌到沒有幹麵粉的時候,她抓起蘿蔔絲,將蘿蔔絲捏成一個一個小圓球,按壓成小圓糕。蘿蔔糕生胚成型,涼水上鍋蒸。
蒸蘿蔔糕期間,她把豬肉丁倒油炒香,炒到肉丁發白,蔥姜蒜、幹辣椒段炒進去。等到炒出香味,她用鹽、五香粉、料酒、生抽、老抽調味,隨後倒清水,開大火把水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