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二十幾年,頭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月餅,他一連吃了好幾個,還要繼續吃時,見禮盒裡只剩下四個月餅了,他意猶未盡地咂嘴。
這麼好吃的月餅,得留著給爸媽嘗一嘗。他極力控制住饞癮,拎著剩下的月餅快步奔回家。
其他員工們也拎著月餅歡歡喜喜地回了家。
吳桂芳和李長貴算完賬,注意到袁如珠在打呵欠,他倆快速收拾完,說:“快回去吧。”
中秋飯館休息三天,珠珠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
圓月與繁星漸漸隱去,晨光從天際擠出來,村裡四處都響起了雞鳴聲。雞鳴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靜默了一整夜的清河村蘇醒過來。
秋陽升起,淺淡的照耀著村東。村東,如珠飯館門前,村民們已經支起了攤子。
雖然今天如珠飯館不營業,但他們仍然會出攤。因為總有一些食客不知道今天飯館不營業,跑來這裡吃飯。
之前如珠飯館週末不營業,就有許多不知情的食客在週末時跑來清河村。白跑一趟的食客當然就便宜了擺攤的村民們,這些食客都是他們的潛在客戶。
正在煎餅子的大嬸兒瞥著站在如珠飯館門前一臉鬱悶的食客們,高聲道:“煎餅,皮酥裡嫩的煎餅,又香又好吃哩!”
一位捂著肚子的食客走近煎餅攤,“煎餅怎麼賣的?”
“看你要加什麼料,原味不加料的三塊。”
“加一個雞蛋和肉鬆吧。”
“好嘞,一共七塊。”
大嬸手法嫻熟地攤開餅子,這時候又有人來問煎餅怎麼賣的,她笑得更加燦爛,“原味餅子一張三塊,看你要加什麼料。”
她說完,餘光瞥見李爺爺和小虎推著小推車過來,她說:“李大爺,今兒咋這麼晚才來?”
“多睡了會兒。”李爺爺把攤子支好。他前兩天買了一個喇叭,在喇叭裡錄了音,以後做出攤時便不用再扯著嗓子費力吆喝叫賣了。
他開啟喇叭,喇叭發出高揚的聲音,“涼糕涼蝦冰粉兒!涼糕涼蝦冰粉兒!”
一聲聲叫賣聲裡,日頭漸高,時針指向十點。
李家院子裡,小夏小秋推著電動三輪滑板車,玩得不亦樂乎。嘟嘟和小白跟在他倆後面狂追,身上的肥膘被風甩了起來。
“你倆慢點!小心摔著了!”水池旁邊,吳桂芳嚴聲提醒,隨即繼續洗菱角。
清河一帶,中秋節有吃菱角的習俗。中秋時節,菱角到了成熟飽滿的時候,這期間的菱角清脆甘甜,最最好吃。菱角不僅美味,還能健力益氣,也是秋日裡的補身佳品之一。
而菱角的菱和伶俐的伶同音,所以吃菱角有聰明伶俐的寓意。人們往往會在中秋時給孩子吃菱角,以此希冀孩子能長得聰明伶俐。
清河人吃菱角一般是水煮,或者是做成菱角粥。吳桂芳今天原本是要做菱角粥吃的,然而珠珠說菱角熬粥都太寡淡,沒什麼滋味,不如同肉燒在一起吃,比如菱角燒排骨。
吳桂芳清洗幹淨菱角,牆上的鐘表顯示此時已經到了十點半。已經十點半,珠珠還未起床。她輕手輕腳進灶屋,同時對小夏小秋說:“你們倆小聲點,別吵醒姐姐了。”
小夏小秋立刻噤聲。生怕自己吵醒袁如珠。
吳桂芳進入灶屋,揭開鍋蓋,用勺子攪動熬得鮮濃的雞湯。在灶屋裡忙碌片刻,隱約聽到外頭有人在說話,她步至灶門口,探出頭。
院門前,小虎說:“叔叔,那我先走啦。”
“別,留在這裡吃午飯吧,把你爺爺也叫來。”
“爺爺還在擺攤呢,我們中午準備了好多好吃的,謝謝叔叔,我走啦,拜拜!”小虎一蹦一跳,往如珠飯館的方向奔去。
李長貴低頭瞧小虎送來的月餅。今天村裡很多人都來他家送了月餅,送來的月餅堆了滿桌。
這是這麼多年以來,他家頭一次在中秋節時收到這麼多月餅。
他感慨,若不是珠珠開飯館個飯館,今年中秋也不會有這麼多人來給他家送月餅。
十一點二十,吳桂芳把豆腐圓子放到蒸鍋裡蒸。她取出排骨和菱角,開始做菱角燒排骨。
“我來做菱角燒排骨吧。”袁如珠進入灶屋。
“珠珠你醒了?你玩兒去吧,我來做。”
“我才起來,想活動活動,練練手感,菱角燒排骨就交給我吧。”
吳桂芳沒再堅持,給袁如珠讓出位置。袁如珠繫上圍裙,把切好的排骨放入冷水鍋裡,加薑片和料酒汆燙
排骨汆燙好,她另起鍋,燒油炒香薑片,倒入排骨中火煸炒。排骨裡的油脂漸漸被熱鍋逼出來,骨頭上的肉逐漸變得焦黃,焦焦的肉香一陣陣冒出來,慢慢在整個灶屋裡彌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