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行你要讓他先來面試再說。”
“他還在城裡打工,還沒回來,得後天才能回來,我就是怕他回來之前你們就把人招齊了。”
“這……你讓他趕緊回來吧,要是真在他回來之前把人招齊了,那我也沒辦法。”
“哎呀,桂芳,不然你們就等等他?”
李長貴插聲:“我們倒是願意等,但是飯館等不了,前天有人鬧事兒你知道吧,現在我們得趕快招到人,就怕萬一又有人突然鬧事兒,所以等不了的。”
苗大媽欲言又止,“那、那這咋辦哪。”
“你讓他趕緊回來。”
“那我這就回去給他打電話。”苗大媽放下臘豬腿就走。李長貴連忙把臘豬腿塞回她手裡,“把豬腿帶走。”
苗大媽不依,非要把臘豬腿留下。李長貴佯裝生氣,“你要是不把豬腿帶走,你兒子就甭來面試了。”
一聽這話,苗大媽連忙拎起臘豬腿,打了聲招呼後快速回家。
李長貴關上門,說:“恐怕還有人會來送禮。”
“反正咱都不接受他們的賄賂。”吳桂芳皺眉。李長貴嗯了一聲,忽而想起什麼,“珠珠還沒回來?”
“還在外頭採露珠呢。”
今天是白露。孟秋結束,仲秋伊始,便到了白露時節。
書中有言:“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
書中還言:“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
白露時的露珠不僅愈百病,還能令人好顏色,所以今天天還未亮,袁如珠就晨起去採露珠了。
袁如珠站在花草前,晃了晃水杯裡新採的露水。在古代時,白露這一天,人們總會清晨取露,用以煎茶。她也養成了在白露時喝露水煎成的白露茶的習慣。
“走了,回家了。”她喚了一聲在花草裡跑來跑去的小白和嘟嘟。一人兩狗朝著李家院子而去。
回到家,袁如珠把露水遞給吳桂芳,“么姨,你幫我煎茶,我去做早飯。”
“好嘞。”
白露這一天,需吃紅薯,紅薯在天氣轉涼時能補驅寒補氣,故而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紅薯為習。
袁如珠今天打算做拔絲紅薯。
吳桂芳早就給紅薯削了皮,將紅薯切了大小均勻的滾刀塊。袁如珠把已經切好的紅薯倒進清水鍋裡煮。
通常情況下拔絲紅薯是不需要煮的。直接炸便可。但煮一會兒可以減少油炸的時間,吃起來會更健康一些。而且煮一會兒,做出來的拔絲紅薯顏色會更好看。因此袁如珠就給拔絲紅薯多加了一道煮的工序。
紅薯煮好撈出來,過涼水,再把紅薯放進幹淨的盆裡,撒上適量的玉米澱粉,讓每一塊紅薯都均勻地裹上玉米澱粉。拔絲紅薯要炸得焦脆酥香,玉米澱粉裹上去的薄厚也是很講究的,過厚過薄,吃起來都不怎麼焦脆。
袁如珠嚴格控制著澱粉薄厚的度,很快給紅薯裹好玉米澱粉。
她在鍋裡倒寬油,油溫燒到五成熱,她將紅薯倒入鍋裡炸。滋滋滋滋滋!紅薯很久變得焦曲起來。
紅薯炸得焦香四溢時,她撈出紅薯,控油。炸了紅薯的鍋留了底油,她往裡加入清水和白糖,開中小火慢慢熬。
邊熬著,邊不停地用勺子攪拌鍋裡的糖液,攪拌著攪拌著,鍋裡的糖液緩緩變成香油色,此時袁如珠及時把火關掉。
熬好了糖液,可以把之前炸好的紅薯炒進去了。
鍋裡倒入炸紅薯,袁如珠迅速翻炒均勻,翻炒過程中,每一塊紅薯都被浸透晶瑩的糖液。
甜蜜的糖液裹滿每一塊紅薯,滲透進每一塊紅薯裡,紅薯的清甜和唐液的蜜甜融合成一股奇妙的焦甜味,直引人食指大動。
袁如珠勻速翻炒著紅薯,糖液在紅薯之間拉出了絲,拔絲紅薯出鍋。
盤子裡的拔絲紅薯堆積成山,堆成了金紅色的山,每一塊紅薯上都附滿了晶瑩泛亮的糖液,宛若刷上了一層水晶,煞是漂亮,而這水晶在每一塊紅薯交接處拉出亮晶晶的絲,看著就讓人口舌生涎,恨不得快速將其吃進口中。
手伸向金紅色的山,掰下金山一角。紅薯掰下來時,一根一根亮晶晶的糖絲拉扯著紅薯,似乎不想讓它離開。
袁如珠微微用力,紅薯與下面的糖絲分離。
手指急忙纏住拉在空中的糖絲,將糖絲送入口中,她微微一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