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事想和你們老闆商量商量。”
“啥事?可以跟我說。”
“你是……”
“我也算是老闆。”
“這樣啊,”小鄭斟酌言辭,“是這樣的,我是清河衛視的記者,主要負責美食節目《尋味》……”
聽完小鄭的話,吳桂芳嘴巴張得幾乎能吞進去一個雞蛋,好半天她才能從喉嚨裡擠出聲音,“啥……啥?”
“清河衛視的記者?要、要採訪我們?做、做專訪?我們要上電視?”
小鄭:“是的。”
吳桂芳激動壞了,當即要跑去後廚通知袁如珠,轉瞬又連忙止住動作,她喊了一聲李長貴:“長貴,你過來!”
李長貴快步跑過來,“咋了桂芳?”
“你先在這裡幫忙收銀,我去一趟後廚。”丟下這句話,她飛快奔向後廚。
後廚裡,袁如珠揭開鍋蓋,聞了一下剛熬好的雞湯,剛把鍋蓋蓋上,就聽到吳桂芳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珠珠!”
“怎麼了這麼高興?有什麼高興的事兒?”
“大事兒!”吳桂芳喘氣,“咱飯館要上電視了!”
話音一落地,後廚裡所有人都紛紛轉過頭來。
“啥?咱們飯館要上電視了?”
“真的假的?”
“哪個電視臺?”
“哪個欄目?”
幫廚們不停地問。
“就是咱們清河衛視,一個叫啥《尋味》的美食節目要給咱做專訪!”
林有旺拍了下腦袋,“《尋味》?我知道這節目!我看過!我們飯館要上這節目了?”
吳桂芳嗯了一聲,“對,這節目的記者說是要採訪我們。”
“哎呀,那可是太大的好事!”林有旺興奮不已,“咱們飯館要上電視了!”他一副與有榮焉的驕傲神情。其他員工表情亦如此。
袁如珠倒是很平靜,她擦擦手,問:“什麼時候採訪?”
“還不知道。”
“那具體的等打烊了再說。”袁如珠把油倒進熱鍋裡炒菜。
晚上十點十五,袁如珠忙完了。她偏轉眼角,觀察正在做和渣的林有旺。
晚上夜宵吃和渣。和渣,一種豆製品。黃豆磨成漿,再過濾掉渣渣,成品即為豆腐,而不過濾掉渣渣直接和渣而煮,下入切碎的青菜絲或者是肉末,燒出來的成品即為和渣。
李長貴家以前經常吃和渣,和渣製作成本低,很飽腹,味道也不錯,以往生活拮據,他們家裡便經常吃和渣。吃膩味了也得繼續吃。
自從家裡開了飯館,生活寬裕起來後,家裡再沒有吃過和渣了。這麼久沒吃過和渣,倒是有些想念和渣的味道,前兩天小夏小秋就能唸叨著想吃和渣了。於是今天夜宵吃和渣。
袁如珠也挺喜歡吃和渣。和渣的味形很清樸,入口時,能嚼出裡面的粗放原始感,而慢慢咀嚼後,能品出裡面粗中有軟,鹹甜適宜的天然美味。這道菜具有原汁原味的質樸和醇厚感,有一種特有的農家風味。
炎熱的天氣裡,喝下一碗和渣,尤其舒心開胃。
剛磨出來的新鮮和渣帶著甜味,放置幾天就變酸了,成了”酸和渣”。酸和渣與甜和渣一樣好吃。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吃酸和渣最為暢快。
冬天裡,支起柴火爐,用鹽、大蒜、豬油或者是菜籽油熬酸和渣,一邊熬一邊吃,熱乎暖身,好不暢快。
袁如珠看著林有旺有條不紊地做和渣。這兩天她做完客人的單子就歇了,夜宵都是林有旺他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