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118 章
天寶四年,八月。
早就得到訊息的玉環和盧梔收拾好東西,準備再一次踏上前往突厥的路。
除卻之前跟著商隊往西域,他們已經在這座神隱山居住了五年,不僅摸清了整個第二十四坊的構造,也把坊內所有的文字書籍、圖冊研究了數遍,古玩器物也都熟悉到閉著眼睛就能分辨出來的程度。
雖說這神隱山是城外的島,可並沒有太液池和九洲池內的島嶼大,更不用說和老君山的相比,機括暗道倒是不亞於前幾者,就是沒有人來打理,內部的陣法也能保證其運轉。而且這四周的水並非死水,古籍中記載山的正下方有水眼,需要降水珠鎮壓,但這些就不是他們能觸及的範圍了。
“這次一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回來,好不容易清閑了七年,我是真不想去理那些事。”玉環趴在盧梔懷裡,不捨地看著他們一起生活了好幾年的屋舍,他們朝夕相對,在這裡的時間是在長樂坊楊府的雙倍都不止。
她其實很不喜歡這一年,本能地抗拒入世。
原因無他,而是上一世,就是同一年,同一月,她被冊封為貴妃,而後不久,安祿山就數次進宮拜見她,還向李隆基陳情,要認她做阿母。
要一個比自己大那麼多的兒子,她沒瘋,是李三郎瘋了,輕信了安祿山的話,還給了對方常人不能擁有的權勢。
不過因為這次武仙真沒有早亡,還因為認清了李隆基的嘴臉而不再執迷於愛情,一心學著她家那位姑奶奶武曌參政,只是礙於李隆基而沒有太明目張膽,可手下的爪牙並不少,武氏一族也稍稍能壓制安祿山,以及那些胡人將領的威風,不讓某家獨大。
反正以玉環這些年收到的訊息來看,自從突厥突然來投降,回紇也入貢後,朝內外的風向變了幾番,但無論如何,李琩的太子位很穩固,比當年李亨在位要鬆快不少,更不用擔心李隆基猜忌,只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兒子,並非一個德才兼備、名滿天下的太子。
哪一種更利於百姓、民生,玉環不能評判,因為李琩也沒少在太子妃韋梵兒和李隆基的督促下學習各種需要掌握的技能,為百姓做一些實事,但更重要的是他足夠聽話,很少在政見上與李隆基相悖。
這就足夠了,哪怕李琩再無能一些,李隆基都不會討厭一個事事順從自己的兒子當太子。
而出於對武仙真的虧欠心理,許多事情三郎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武仙真沒有明目張膽和朝臣聯絡甚密,沒有奪權、稱帝,李隆基也都裝作不知道,或許也是真的糊塗到不知道。
這樣一來,最難受的其實是李亨和康蘇兒夫妻。
“你說,三年前突厥內亂來降,其中有多少是康蘇兒的手筆?如今她也算是得償所願,順利得到了突厥。”玉環忽然問道天寶元年的事情,盧梔都差點沒反應過來。
從前也只有玉環知道康蘇兒的野心,但自從後者用犀角為李隆基招魂後,明裡暗裡都得到了與她身份不匹配的好處,突厥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讓康蘇兒的野心正式在李亨面前攤開,可後悔已經沒有任何用處,從康蘇兒選擇了李亨開始,一切就註定和前世完全不同了。
“你突然這麼說,是覺得突厥還能翻起什麼風浪不成,不能吧?”盧梔自己說著都有些猶疑,誰讓玉環的“感覺”基本都沒有出錯呢!
玉環搖頭,盯著他說:“你難道忘了她的巫術可以控制人心,朝中的突厥將領越來越多了,都是李林甫,為了自己的地位就不擇手段。”
“反正這次要去突厥辦事,看看不就知道了,現在說再多也沒用,咱們離得遠,顧不上京中,有行止兄和逍遙在,你大可放心。”
這七年,地位提升的顯然不止武皇後和李琩,還有已經榮升為又一坊新一任坊主的陳舟和暫代廣陵州主的逍遙客。
所有人都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往上爬,似乎只有玉環和盧梔還停留在原地,一成不變。
但這正是玉環想要的,她厭倦了權勢,也對金錢所鑄成的看似堅固實則卻脆弱的生活嫌惡無比。
雖然安史之亂仍是哽在她心頭的一根刺,但能像這七年這般安生,偶爾出遠門出差,大部分時間都在島上,處理坊內事務也好,偷得浮生也罷,終歸比從前好太多。
這幾年島上的生活,是她這一生,包括上一世在內,最快樂自由的時光。
若不是為了潛在的風險,和未來避無可避的大戰,她真的不想離開這片樂土。
畢竟九洲池島內有幻術而成的巨型蛇頭,這裡卻只有四季不敗的鳥語花香,人間仙境也不過如此。
現在,她能多看一眼這片樂土就多看一眼,萬一沒有機會再來,也好在心中留下它最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