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26 章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隆基也因為國事繁忙而減少了來梨園的次數,玉環更是藉助著逍遙客和李龜年的幫助每一次都精準避開,不是外出學習,就是去教坊送東西。
畢竟梨園本是訓練樂工演奏器樂之所,培養舞姬的應該是內外教坊,可有時候要麻煩樂工、舞姬兩頭跑,難免會出紕漏,為了便於管理,李隆基索性在三百樂工學徒的基礎上又把教坊的舞姬分出二百養在梨園,只需要偶爾派人兩邊傳達即可。
玉環便總是被李龜年派出去跑腿,她也能順便打探情報,與宮中的又一坊眾接觸。
倒是盧梔和聖人見過幾回,還彈唱了一首新學的曲子,是仿漢樂府的曲,由當世知名才子填詞,讓李隆基很是喜歡,賞了不少錦緞金玉,還說等盧梔出師以後要把自己收藏的古瑟賞給他玩。
這份恩寵別說梨園,就是教坊和太常寺都有不少人眼紅,可不論是技藝還是學習能力,他們都比不上盧梔,更難得的是他還會舞文弄墨,詩詞雖然不如那些大詩人大才子,文章也沒有明經科、進士科的書生了得,但他才十六歲,詩詞歌賦無所不通,往後必然能名震天下。
這時候就連最嫉妒他的人都不會再談論他的長相,這本該讓他平步青雲的容貌已經成為了最不值一提的優點。
對於盧梔是這樣,玉環也是如此。
只是玉環畢竟沒有面聖,在所有人眼中都是運氣最差的那個。他們那些人可不會認為來了梨園的人會故意躲著聖人走,暗自笑她白白有盧梔這麼一個好弟弟,卻錯失了多少憑才藝和裙帶關系入聖人眼的機會,導致不少人都躲著她走,生怕被這黴星傳染了晦氣,一輩子老死在宮裡。
最近不管是教坊還是各王府、公主府都沒有什麼要緊事,玉環也正好跟著李彭年學習飛天舞。
她上輩子雖然已經學過,可這具身體還沒能適應飛天舞的強度,少不得還是要勤加練習,否則就算動作記住了,身體反應也跟不上腦子,很容易出錯。哪怕是胳膊抬起的位置差了一點,對於舞蹈家而言都是不可原諒的重大失誤,她比誰都更希望自己的舞蹈完美。
“剛才的動作都記住了嗎?這支舞不好學,就是我都不能完全複原創造它的人的舞姿,到底男女身體構造不同,也是我的一大遺憾。”李彭年很喜歡玉環,覺得她是自己所有學生裡最棒的那個,自然希望她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展現出這支飛天舞的精妙絕倫。
而這支飛天舞,原名飛天玄女舞,是垂拱元年一女冠所作,據傳一舞名動洛陽,多少文人墨客為此人此舞提筆作詩,又有多少畫師恨不能把她每個姿態都留存下來,後來她所在的道觀連門檻都換了好幾個,可惜自此以後基本沒有在公眾場合再作飛天玄女舞了。
說是失傳也不盡然,她將整支舞的動作和要領都一一記錄在案,名曰送給當時的皇帝李旦,可誰都知道她真正獻給的人是實際掌權的太後武曌。
可惜後來有再多人跳,都不能還原女冠當年的風采,總是缺少了點她的隨性和雍容,沒有那種超然於物外,飛升成仙的氣質。有人懷疑是修道的緣故,可其餘那些女冠不是學不會,就是不願意,要想二者得兼還是難之又難。
不僅僅李彭年心裡遺憾,沒有早生二十年去一睹風采,就是聖人李隆基和先帝李旦都餘生抱憾,深恨沒有能再請得這位女冠為他們一舞。雖然可能他們請也未必能請來,畢竟當時有的是天潢貴胄親自相邀,結果都被拒之門外。
而那時的李旦就是個傀儡皇帝,李隆基更是剛出生的小屁孩,面子加起來都沒有武家人的大,傳聞這位女冠可是連武曌親侄兒武承嗣都不放在眼裡。
玉環上一世也學過這支舞,靠的是李隆基那裡流傳下來的圖冊,在她之前,後宮之中無一人能跳出這支舞的精髓。再加上那時她也跳了霓裳羽衣舞,風靡後宮,真正的使“六宮粉黛無顏色”,李隆基更是不再臨幸別的嬪妃,連去別的宮裡坐坐的時間都變得很少。
沒有人能越過她的恩寵,無皇後之名,卻儼然是後宮第一人。
不過她並不擅長治理後宮,李隆基也沒有把後宮大權交給她,而是握在他自己手中,這點似乎比起如今的武惠妃而言又差了一些。
好在玉環不在意,反正已經一人得道,雞犬昇天,就是遠房表兄楊釗都從潑皮無賴成了權傾朝野的楊國忠,她又有什麼可求的呢。
真正要求的,說出來也不會被聖人恩準,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