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來,去年剛剛透過bo成為新浪大股東的曹國偉,與林風都是華夏同學會的同學,兩人也算熟識。他親自出面,曹國偉總會賣他一點面子,談起來會輕鬆一些。
二來,林風畢竟還是風行集團的ceo,戰略佈局方面,還是以他為主。微博雖然只是一個新出現的産品,但他卻深知在未來微博有著怎樣的影響力,這一投資不容有失,所以他寧可親自出馬,更穩妥一些。
…………
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
林風如今身份非同尋常,曹國偉等人親自到樓下迎接,陪同林風來到位於20層頂層的會議室。
雖然已經是下班時間,但辦公區裡依然有很多人在加班工作。
這也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常態。
風行大廈裡此時同樣也是燈火通明。
看著辦公區隨處可見的新浪“大眼睛”標識,林風還是頗為感慨。
新浪,成立於1998年,並於200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曾經是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第一代的“三巨頭”之一。
近些年來,新浪已經有些沒落了,05年時被當時正值輝煌期的盛大“突襲”收購,雖然採用“毒丸計劃”得以保全,也還有著“國內第一入口網站”的名頭,但新浪如今市值,僅僅不過30億美元。
隨著風行、百度、阿裡等新巨頭的崛起,新浪早已跌出了網際網路第一梯隊的行列。
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剛剛推出的“微博”産品,未來能夠讓新浪再次崛起,重新回到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心舞臺來。
從dau到au、從資訊流到發現流、從短影片到直播、從網紅到明星……,微博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人們最樂觀的預期,創造新的紀錄。
雖然從商業化的角度,微博很難像一些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産品那麼“暴利”,但誰也不能否認,其在媒體傳播、意見領袖和社會輿論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林風最看重的,恰恰就是這種影響力!
賺錢的方式很多,林風旗下現在不缺能夠盈利的公司,但是有影響力的媒體,卻是稀缺資源。
無論是之前的tvb、財新傳媒,還是新浪微博,林風在傳媒方面的佈局,才剛剛開始。
新浪董事會人數並不多,只有7人。
最早的一批董事如茅道臨、姜豐年、吳徵、段永基等都已經退出董事會,現在的董事長是汪延。
而去年9月剛剛透過anageent buyout),從職業經理人搖身一變成為第一大股東的曹國偉則作為ceo,代表管理層,在董事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他幾人都是獨立董事:曹德豐曹德豐旗下的公司在新浪上市之初即投資新浪)、張頌義作為早期摩根斯坦利的顧問總監加盟)、張懿宸以中信資本投資人的角色加入)、陳立武華登國際主席)、陳丕宏宏道資訊總裁)等。
從新浪董事會的組成就可以看出有著多方的利益組合,這也是新浪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的一點,股權分散,控股股東眾多,利益方太多。
不過,在去年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bo之後,現在的新浪,已經開始進入曹國偉時代了。
這也是林風有把握投資新浪微博的原因之一。
至少現在的新浪有“話事人”,談判起來也簡單一點。
而曹國偉的背景決定了他在資本方面的合作上的心態會更開放,畢竟加盟新浪前,曹國偉曾在安達信、普華永道任審計師,對資本運作方面非常拿手。
對於新浪而言,林風發出的這一意向,有點意外驚喜的感覺。
畢竟新浪微博才剛剛上線,這個産品到底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只是從國外的itter來看,還是很有前景,不過市場上也有很強勁的對手,無論是人人微博、搜狐微博、網易微博等,都來勢洶洶。
這種情況下,旗下本身就有著國內最大的社交網路的林風,竟然會對新浪微博感興趣,甚至想進行戰略投資,顯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新浪董事會得知這一訊息後,普遍的第一反應是:林風會不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義上是投資新浪微博,實際上看上的是新浪本身?
他們這樣想也並不奇怪,實際上因為新浪特殊的股權結構,又曾經是國內網際網路旗幟公司,高知名度、低估值,股權分散等因素,導致這些年來,新浪時不時的,就會成為新興起的巨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