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薇語本質上的確是一個非常好強,非常能幹的女人。
雖然這一世林風創業,發家很早,葉薇語不需要那麼努力拼命。但相信在楓葉投資裡,她也會是很認真的在工作。
畢竟,她也不希望靠著林風,而是憑借自己做出一番事業來。
就像她喜歡的舒婷的一首詩,《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葉薇語也希望,自己是林風身旁的那一株木棉。
…………
兩人說話間,已經來到了位於宣武區的天橋樂茶園後更名為德雲社劇場)。
天橋樂茶園由建於1900平方米,可同時接待200名觀眾。古典的招牌,紅木的門面,原木的桌椅,兩層的茶座,巨大的戲臺,充滿著中國傳統曲藝場所的獨特風格。
德雲社成立其實時間已經很久了,郭德綱也在京城打拼了多年,據說最慘的時候,整個茶園裡只有一個觀眾,德雲社的一群相聲演員就對著這一位觀眾說了幾個小時的相聲……
可想而知,堅持下來,才有可能最終取得成功——當然,也可能不會成功。
但不堅持的話,恐怕德雲社早就多年前就消失了。
從去年開始,京城電臺的一檔相聲節目《開心茶館》開始播出德雲社演出的京城相聲大會,並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再加上一些主流報紙媒體的宣傳,郭德綱和德雲社一夜之間就火了起來。
到現在,天橋樂茶園已經是天天客滿,每天的門票都是早早“售罄”。
不過這個時候,老郭還沒有志得意滿,每天還能來演出,等到再過兩年,恐怕來這裡也聽不到他親自上臺說相聲了。
老郭其實也是一個行業內的“改革者”或者說“創新者”。
他的大紅,徹底將相聲這門中國古老的曲藝文化發揚光大。他推陳出新的改編了很多早年間經典的傳統老段子,結合時事,增加了很多現代的元素,非常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始終長盛不衰,深受廣大相聲愛好者的喜愛。
尤其在經歷了全行業抵制、成員出走、與電視臺交惡等諸多的困境之後,德雲色竟然還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老郭的確是一個奇才。
刨去他身上那些不好的東西,單純的論“活兒”,他的相聲說的的確好!
所以,無論什麼事情,自己的實力,有活兒,才是硬道理。
林風腦海中胡思亂想著,牽著葉薇語的手,走進了茶園。
孫琳非常細心,她買的座位,當然也是全場最好的位置。
就在戲臺下的第一排正中間的桌子。
雖然二樓有包廂,但是聽相聲,還是坐在臺前才有感覺。
林風要了一壺極品鐵觀音,葉薇語則抱著瓜子盤,興致勃勃的嗑起了瓜子,等著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