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時,八百諸侯進攻朝歌,通天教主也只是擋住了西岐這一路,另外東南北三路諸侯,他沒法管的。
到時候,東南北打進去也行。
大不了到時候,把武王帶到別的諸侯地去,直接控制軍權。
有本事,你別來,我真的謝謝你哦。
“尊者,此間之事複雜,你還是回靈山,稟告世尊再作決定吧。”觀音菩薩看向大聖國師王菩薩道。
走吧,真上升到這種高度的話,你的話可能還真不如紀仁管用,雖然你的修為要勝過他。
還想再開口反駁的大聖國師王菩薩聽到觀音菩薩開口,不敢再爭執,只得暫時作罷,看著紀仁道:“聞名不如見面,不曾想傳聞中的闡教天驕,竟是這般。”
說完,大聖國師王菩薩劃破虛空離開南海。
“道理全無,撒潑打滾,還偏偏覺得自己贏了。”紀仁見狀,露出嗤笑之色。
觀音菩薩聞言,卻是微微搖頭,頗顯無奈道:“你何必與他置氣?你雖天資絕世,但到底修煉時間不足,修為尚淺,縱然是有兩件極品靈寶在身,也奈何不了他的。若是我不來,你們這持續的鬥下去,敗的會是你。”
“闡教門規,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理,整個闡教都是弟子的後盾,弟子問心無愧。此事,道理是在弟子,無理的是他,只是弟子眼下修為尚淺,弟子修為再深厚些,方才就斬了他。”紀仁道。
觀音菩薩聽著那句“有理走遍天下”,不禁一陣恍惚,想起當年玉虛宮之景,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理,不要怕,打不過,找師父,師父打不過,還有師祖。
強行收回心中遐思,觀音菩薩又看向紀仁道:“話雖如此,你也不該和佛門生怨,還動了手。需知殺劫降臨,三教相爭,佛教亦是一大助力。你如此行事,不是正中馬遂他們的下懷,讓闡教缺少盟友。”
“佛門是助力,更是猛虎。要他們相助,是要還的。說實在的,弟子不想還。再退一步說,他一個菩薩真能影響大局嗎?佛門是否相助,要看天命在何方,天命在闡,他們會自己過來,天命在截,他們兩不相幫。”紀仁道。
在天命這方面,西方二聖和老子是一樣的,都是打神鞭在誰那裡,幫誰。
但對通天教主來說不同,他和西方兩位很不對付。
認為西方乃是外人,西方二聖打太清、玉清,和打他並無不同。
所以通天教主執掌天命,也不要西方二聖。
佛門想投資沒機會,所以只能是兩不相幫。
“菩薩不能影響大局,你也不能啊。若未來兩教註定要合作,你此番是給自己惹麻煩。”觀音菩薩道。
“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知道呢?而且不管怎樣,別人都欺負上門了,我要是不回擊,那不是顯得我軟弱,到時候誰都來欺負?”紀仁道。
“但眼下,真正的兇手可沒有受懲罰。”觀音菩薩道。
“那就想辦法,讓他也受懲罰便是。不過師伯,佛門真的不算兇手嗎?”紀仁看向觀音菩薩道。
“你懷疑我騙你?”觀音菩薩看著紀仁,眉頭微皺道。
“不,我相信師伯不會騙你,只是有沒有可能,佛門其實知道這件事,他們選擇放縱呢?假如我死了,然後佛門細查,查出這件事情最後是截教所為,佛門是被算計的,到時候闡教和截教是不是鬥得更加厲害?雖說闡教和截教如今的關係已經不需要佛門挑撥離間了,但挑撥離間這樣的事情,他們也不是沒幹過。更準確的說法是,他們不就是這麼發家的嗎?”紀仁看著觀音菩薩道。
“你對佛門有很深的惡意?”觀音菩薩看著紀仁道。
“我對所有陌生的強者都有惡意,畢竟人心難測。何況如今殺劫降臨,是人是鬼,是神是魔,誰又說得清呢?弟子力弱,沒有辦法,佛門之中,除了師伯之外,實不敢相信任何一人。”紀仁道。
這件事情,少不了截教的手筆。
但佛教是否真的清白,也難說。
“道友請留步”雖然厲害。
但在“道友,與我西方有緣”這句話面前,還是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