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國師王菩薩離開南海,但想著今日發生之事,心中兀自不平,徑直來到靈山勝地。
遠遠望著,十二道白虹之光在靈山山頂閃耀,映照諸天,神聖祥和。
原本滿心不平的大聖國師王菩薩受到這些佛光影響,心境也不由自主地轉為平和,入了靈山之中,見著青鸞舞,綵鳳鳴;靈龜捧壽,仙鶴擒芝,比丘僧人聚在一處,談經論道,習靜歸真,參禪果正,感悟大道,好一片祥和寧靜的極樂世界之景。
大聖國師王菩薩心思更定,直入靈山深處,大雄寶殿之內,見著一尊悲天憫人的偉岸佛陀坐在九品蓮臺之上,周身佛光湧動,一雙溫和的佛眼之中好似包羅大千世界,宇宙生滅之道。
凌駕諸天,至高至上。
“弟子看守羅剎不利,致使羅剎私逃,阿鼻劍落在闡教三代弟子紀仁手中,請世尊降罪。”
大聖國師王菩薩來到大雄寶殿內,跪伏於地,自請罪道。
“你之來意,我已知曉,此番非你之過,而是歹人別有用心,不必掛懷。”
高臺上的如來佛祖面帶微笑道,聲音弘大,讓大聖國師王菩薩心中越發的安寧。
“但羅剎被南海紀仁斬殺,使我佛門大計受損,還揚言要來我靈山問罪。”大聖國師王菩薩將南海之上發生的事全數說出。
如來佛祖聽完大聖國師王菩薩的話,開口道:“慧業,你犯嗔戒了。”
此言一出,好似暮鼓晨鐘之聲,在大聖國師王菩薩腦海之中激盪。
大聖國師王菩薩心中一驚,旋即道:“弟子一時動無名之火,世尊恕罪。”
“殺劫降臨,倒也怪不得你。回洞府後,閉關百年。”如來佛祖道。
“世尊?”大聖國師王菩薩聞言,當下睜大了眼睛
“去。”如來佛祖聲音淡淡,卻帶著不容違逆的威嚴。
大聖國師王菩薩不敢抗拒,只得轉身離開,乖乖受罰。
看著大聖國師王菩薩的表現,如來佛祖微微嘆了口氣。
“你這般,慧業怕是不情願啊。”
就在這時,大雄寶殿中,憑空出現一尊佛陀,身高丈六,面色金黃,帶著悲天憫人之色。
西方二聖之一,阿彌陀佛。
當然,他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原本的道號,接引道人。
佛門源流,創舍利金身、掌九品蓮臺、東方青蓮寶色旗,奠定佛門神通根基。
“他心性不定,需要打磨一二。閉關百年,也算是給闡教一個交代。”如來佛祖道。
“師弟覺得這一劫裡,還是闡教佔優?”接引道。
“天道之下有一線生機,故而截教有希望得到打神鞭和封神榜,但也僅僅只是有希望而已,闡教成功的可能更大。而且闡教成功,我們才好入局,不然的話,換作截教,通天那廝不會讓我們入局的。”如來佛祖道。
“通天固然如此,但元始難道就是好心?你看看如今的佛門,修禪悟道,以菩薩道為尊,而這菩薩道里,也不知摻了多少他元始的教義。通天排外,看不上你我,但元始是想讓佛教變成闡教分支。哪個是好東西。”接引搖頭道。
“師兄,你這話說的,他們不是好人,難道我就是了嗎?人算我,我算人。金丹舍利同仁義,三教原來是一家。他能亂我佛門教義,難道我亂不了他玄門教義?再者說,在這無盡的生命之中,若是連算計都沒有了,我們如何度過這漫長的一生啊?”如來佛祖輕笑道。
“所以,他把慈航送到伱面前,當著你的面改佛門,你還拿他束手無策。”接引道。
“是觀音,不是慈航。再者,觀音是在改良佛門,不是拆毀佛門,佛門始終都是佛門,這是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有何妨?是他闡教少了一尊大羅。”如來佛祖糾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