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般的人習慣使用右手,突然以左手寫字,大腦指揮手的習慣動作就會改變。
這種原有的規律一旦被改變,會讓人的腦波産生微妙變化,因此,嫌疑犯的身心更容易混亂更容易心神不寧,被審問的嫌疑犯想要用大腦組織撒謊的語言就會難上加難。
這一次馬林運用的也是一種超心理學審問技巧,當嫌疑犯在緩慢而努力地把表格填寫到一半時,馬林開始了由淺入深的審問。
馬林:“姓名?”
嫌疑犯:“不記得了。”
馬林:“伊立文是誰?”
嫌疑犯:“我就是伊立文。”
馬林:“伊立文難道不是你的名字嗎?”
嫌疑犯:“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馬林拋開第一個問題,繼續問:“年齡?”
嫌疑犯:“六十八歲?”
馬林盯著嫌疑犯的眼睛,他那種眼神不像是故意撒謊,而且那張並不十分衰老的臉就擺在那裡,不管怎麼看,那張臉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十歲,根本沒有虛報年齡的必要,即便撒了這種謊,謊話也不會有人相信。
馬林:“六十八歲,是你的確切年齡嗎?”
嫌疑犯:“是的。”
馬林:“9月1日深夜,你為什麼會出現在小洋樓裡?”
嫌疑犯:“不知道。”
馬林:“小洋樓地下室陳列的很多裝置是做什麼用的?”
嫌疑犯:“不知道。”
馬林:“你居住在小洋樓裡面嗎?”
嫌疑犯:“不知道。”
馬林:“在樓內,還有沒有其他人?”
嫌疑犯:“有。”
馬林“有多少人?”
嫌疑犯:“記不得了。”
馬林:“那些人是做什麼的?”
嫌疑犯:“不知道。”
馬林:“院子裡埋著兩具屍體是怎麼回事?”
嫌疑犯:“關於屍體的事情我一無所知。”
面對嫌疑犯的大多數否定的回答,馬林也沒有辦法,他故意停頓了一下,開始觀察嫌疑犯臉上的微妙表情,當嫌疑犯回答否定時,在他的臉上看不出撒謊掩飾的痕跡,幾十秒之後,馬林又問:“你說過,縱火是因為愧疚,愧疚的原因是你對一個年輕女性做過了什麼……”
當提及這個問題之後,嫌疑犯的臉上立刻發生了變化,他的臉色有些發白,嘴唇翕動,握著筆的左手也有些輕微的顫抖,馬林知道,這個問題也許觸動了嫌疑犯的心。
馬林:“你究竟對她做過什麼呢?”
嫌疑犯:“我……我……我殺了她……”
馬林提起精神,小心地問:“你是用什麼方式殺死她的?”
嫌疑犯:“這個……我……記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