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們預料的一樣,到處都在談論李家的兇案。
他們剛在二樓大堂一張臨窗的桌子前坐下,還沒來得及看菜牌,便聽鄰桌兩個中間男人議論李家的事。
董曉悅立即豎起了耳朵。
“……李三春和他大兒子一死,家産可都便宜了那個妾生子,李二這回可是翻身咯。”一人豔羨地咂著嘴道。
他同伴附和了兩句,搖著頭道:“他們家那個小妾,看著嬌滴滴的,沒想到……哎,你聽沒聽說,那個陸大娘眼睛被剜了?”
第一個男人壓低聲音:“李家那個老孃們兒仗著自己家裡有幾個錢,鎮日裡打雞罵狗,招這個惹那個,這不,兔子急了還咬人吶!我表姐夫不是在李家做事嗎?聽說那小妾三天兩頭叫他們大娘打,打得全身上下沒有一塊好肉,真正是紅顏薄命……”
“那小妾生得倒是真好,配那豬肉似的李三春真是糟蹋了……”
“可不是,聽說是京城買來的,那臉蛋那身段兒,嘖……”
“哎,問問你姐夫,那死鬼李大郎跟那小妾……是真事兒不?”
第一個男子呷了一口酒,和同伴湊著頭唧唧噥噥說了半晌,不過董曉悅和杜蘅就聽不清了。
董曉悅看了看鄰桌兩人,只見他們衣著寒酸,桌上除了一壺酒便只有一碟雜豆,心裡便有了計較。
對著跑堂要了一壺好酒,一賣白切羊,半隻風鵝,一隻燒雞、一條蒸魚並兩個蔬菜。
杜蘅皺了皺眉,忍了忍沒忍住:“才兩個人,點那麼多葷腥哪裡吃得完……”
董曉悅隱約感覺到了小崔帳幹勤儉持家的氣息,故意逗他:“吃不完就倒了,你阿耶有的是錢,可惜這鄉下小店沒有燕窩魚翅,吃一碗倒一碗那才叫開心呢!”
杜蘅雖然知道她是故意尋自己開心,可想象了一下那情景還是不寒而慄,手一抖,差點連茶碗都拿不住。
董曉悅見他小臉都發白了,趕緊愛憐地薅了薅他的腦袋:“逗你玩呢,放心,阿耶省吃儉用攢的家産將來都是你的。”
“……”似乎有點被安慰到。
說話間跑堂的把酒餚端了來,董曉悅站起身,端起白切羊肉和半隻碩大的肥鵝,往旁邊那兩人桌上一放,作了個揖,滿面笑容道:“兩位兄臺,方才不小心聽見你們說到那李家,不知李家究竟出了什麼事兒?
兩人停下筷子,露出戒備的神色,其中一人偷偷瞄了一眼金黃油亮的燒鵝,嚥了咽口水,遲疑道:“這位老哥是……”
董曉悅一看有戲,自來熟地打橫坐下:“在下杜貴,字百萬,是打南邊來的,做點小本生意。聽說那李三春是蜀中數一數二的茶商,想找他買一船貨,誰知道昨晚一到貴地就聽說他家在辦白事,在下一個外鄉人,兩眼一抹黑,還要麻煩兩位兄臺指教指教。”
她說話的時候,兩人眼睛也沒閑著,把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
董曉悅出門自然沒穿官服,挑了身低調的藏藍雲紋緞子直裰,看起來就是個鄉紳地主的模樣。
不過杜蘅他爹身材高大富態,看著很有派頭,舉止雖然親切平和,卻令人不敢輕忽。
兩人猶豫來猶豫去,到底在羊肉和肥鵝面前敗下陣來,壓低了聲音對董曉悅道:“咱們本來不該多這個嘴,不過看老哥你是個實誠人,千裡萬裡地來這裡一趟不容易……”
董曉悅連連點頭:“在下曉得,在下曉得,多謝兩位仗義。”
“那李家造孽啊……”那人呷了口酒,搖了搖頭,開始講李家的慘案,另一個人時不時補充兩句。
他們講述的案情和案宗上記載的總體上差不離,只是話裡話外都在暗示那李家夫妻為富不仁。
李家是蜀州數一數二的大商賈,一直在京城做生意,前兩年才攜家帶口地回到老家洪陽縣,李家人丁不算興旺,正妻陸氏膝下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死者之一李大郎,此外就只有妾室朱氏生的李二郎。
李三春面貌醜陋,五短三粗,卻絲毫不妨礙他貪花好色,這些年陸陸續續娶了七八房妾室,不過因為大娘善妒,小妾們的孩子不是養不下來就是沒滿周歲便夭折。據說李三春為這沒和陸氏鬧,鬧得最厲害的一次差點休妻。
沈氏就是在夫妻倆鬧得最兇的時候被李三春買進府的,後來夫婦兩人和好如初,沈氏就成了大娘的眼中釘,別的小妾只是打罵罰跪,只要沒懷上孩子還好說,那沈氏則是一天三頓地毒打,種種殘忍的手段簡直比刑房裡還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