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傷者晝夜哀嚎不斷,損傷士氣,更能拖住部分敵軍,消耗敵軍藥材,增大後勤壓力。
別小看這點,一個傷者不算什麼,上百位傷者就足以打擊士氣,更需要至少二十位輔兵照顧。
此時軍中,分為戰兵與輔兵兩種。
戰兵就是上場作戰,通常都是精銳,至少相對而言如此。
而輔兵,原本是負責轉運軍糧,建造營寨,埋鍋造飯等後勤之事。
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殺敵一人,不如重傷一人,以為疲敵之策。
這是兵法正道。
羽林衛號稱天子近衛軍,個個都是作為預備軍官培養的,服役期滿之後,外放時至少都是九品隊正。
正因如此,要求更高,身家清白都不需要多說,單說訓練。
縣兵是旬日一練,一次兩個時辰。
府兵是三日一練,早晚各。兩個時辰。
羽林衛,是一日三練,每天只歇四個時辰。
練陣型,練進退鼓號,練旗語,練軍姿,練力量,練武藝……
除此之外,每旬日還有兵法教授,請軍中輪休宿將講授過往戰役。
整個羽林衛,沒有不識字的,沒有不懂排兵布陣的,沒有武藝差的。
假如有,也早就在每月的考核上被刷下來了!
羽林衛或許不如邊軍,但對於縣兵來講,以一敵十,毫無壓力。
他們吃得好,練得勤,懂文化,會兵法,又佔據地利,憑什麼不能贏?
所以他們贏了。
又是一陣敲鑼聲,敵軍陸陸續續地撤了下去,順便派穿著號服的輔兵前來運走了上百個傷兵。
在他們上來之前,小勝一場的羽林衛,早就派出人手打掃了戰場。
箭枝要一定要回收的,其中還有一半可以修理。
敵人身上的皮甲,武器都要剝下,不能留給敵人。
偶爾還能發現隨身帶著的幹糧,水袋,這是意外之喜。
至於財物,這個不多,這時用不上,會統一收在一起,戰後分配。
原本這些雜役還有補刀的責任,不過因為校尉的命令,所以放過了他們,但也一定要收繳武器,剝去皮甲,任由其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等到敵軍的二十來個輔兵,冒著生命危險,戰戰兢兢地上來搬運傷員時,往往看到的就只剩下傷員了……
羽林衛也有默契地不在他們運走屍體和傷兵時幹擾,只是時刻警惕對方的詐術。
之前就有以精銳扮成民兵,前來假裝收屍實則是偷襲的事情。
從那之後,雙方就約定了,前來收屍的民兵,只能穿一身單薄的號服,不能攜帶武器,數目不能多於二十人。
即便如此,前來收屍依然是個很有風險的事情,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