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靖遠侯府府門大開。
那位名動京城的張真人,在一眾道童簇擁下抵達,排場煊赫。
法器、香爐、符水一應俱全,皆由道童小心捧持。
呂氏與周氏陪在蕭世昌身側,面上帶著恰到好處的虔誠恭謹,眼底深處卻另有計較。
張真人氣度儼然,略一拂塵便開始指揮道童佈置法壇。
香案、蒲團、幡旗,有條不紊地各就其位。
一個格外巨大的銅香爐,被特意安置在距離蕭景行座位極近之處。
張真人捻鬚解釋:“此乃匯聚祥瑞之眼,世子爺安坐其旁最能承接福澤,驅散晦氣。”
他聲音洪亮,帶著令人信服的力量。
蕭景行面色平靜,看不出情緒,沈青慈站在他身後半步,眸光沉靜。
法事依時開始,張真人手持桃木劍,步罡踏斗,口中唸唸有詞,聲音在庭院中迴盪。
道童將特製的線香點燃,插入那巨大的香爐之中。
頃刻間,煙霧升騰,繚繞彌散,濃郁的檀香氣味迅速佔據了所有人的鼻腔。
沈青慈呼吸平穩,她對氣味異常敏銳。
濃郁檀香瀰漫開來,沈青慈鼻尖卻捕捉到其中混入的、極其隱晦的歧異氣息。
那氣味極淡,若非刻意分辨幾乎無法察覺,絕非尋常檀香所有。
她不動聲色,視線悄然落在香爐旁的道童身上。
法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氣氛莊嚴肅穆。
一名負責添香的道童,動作看似尋常,沈青慈卻留意到他每次添續香料時,手腕總會有一個微不可查的偏轉。
那細微的動作恰好將新燃起的煙霧,更精準地導向蕭景行所在的方向。
煙氣嫋嫋,無聲無息地包裹著蕭景行。
儀式過半,到了關鍵的灑淨環節。
張真人停下步法,轉身從法壇上端起一碗符水。
那碗水色澤澄澈,碗底沉著一道黃符正是所謂的甘露符水。
張真人高舉符水,口中再次誦唸起祈福禳災的咒文,他神情肅穆,眼神卻不經意間極快地瞟了蕭景行一眼。
就在張真人手腕微沉,即將把符水灑向四周那一刻,沈青慈忽然上前一步。
她的動作並不快,卻精準地打斷了即將完成的儀式,庭中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間集中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