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兩儀殿中,文武重臣已經等候在列,看著上首龍椅旁邊也擺了一個和太極殿相似的銀色鳳椅,他們就知道陛下定是要讓新任柳皇後和他一起理政了。
果然不出他們所料,在三聲靜鞭項後,一身明黃色龍袍的皇帝陛下走在前面,一襲鳳袍拖地,懷抱秦王殿下的皇後娘娘跟在後面,兩人一起進了兩儀殿,各自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隨著侍人一聲”有事啟奏”之後,立即有一名侍禦史出列,勸諫後宮參政不合禮法,請皇後娘娘離開朝堂。
隨著這名侍禦史的出頭,陸續又有三個侍禦史和四個監察禦史出面,共同上奏道:”請皇後娘娘退回後宮!”
柳芝蘭不動聲色,她不知道元祀到底是怎麼想的,於是側頭看向她。
元祀看到階下跪著的八個禦史臺官員,淡淡地看一眼站在文官佇列裡的孫禦史,說道:”皇後乃朕之嫡妻,地位尊崇,理應出同車、入同座。如若你們誰有意見,朕就少不了請你們離開朝堂了。”
聽明白元祀話語背後的威脅,後面跟風的三個侍禦史和四個監察禦史仔細思量後,猶豫著退下了,只剩下開頭的那個侍禦史仍然高喊”不合禮法”。
元祀見他不聽使喚,又知道他向來是孫禦史的心腹,此番定是受了指使才出的頭。
元祀大袖一揮,略帶慍怒地說道:”來人,把他的官服官帽脫下來,趕出兩儀殿!”
立即有侍衛上來,當場扒了那人的官服官帽,拽著人一路出去。
中途,文武大臣沒有敢勸誡的,生怕自己在官場奮鬥多年,也落的如此下場。而那個被趕出去的侍禦史,也不再記得自己監察百官,勸上諫言的職責,一路哭嚎著”陛下贖罪,下官再也不敢了”,被趕出去。
看到眼前這一幕,柳芝蘭非但沒有皇帝為自己撐腰的喜悅,反而覺得禦史本就有諫言之權,元祀卻因此遷怒他,實在不是一個開明帝王應有的行為。
可惜不止是被罷官的侍禦史,就連滿朝上下都沒有誰覺得這種現象有什麼不對,可見整個朝堂都是皇帝的一言堂,百家之言在這裡行不通。
坐在鳳椅上的柳芝蘭整了整自己的衣袖,也沒有傻到開口說陛下太過乾綱獨斷不是好事。
待解決這件事後,下面有官員將柳芝蘭成為皇後之後,對其孃家的封賞提了出來。
柳芝蘭之父柳祁國受封正二品郡公,諱周,食邑二千戶。
柳芝蘭之母吳燕宛受封正二品郡夫人,同諱周。
柳芝蘭兄長柳玉楨與柳玉樹,皆受封為從三品縣侯,一曰膠東侯,一曰宣平侯,皆食邑千戶。
兄弟二人的嫡妻餘盈盈和鄭碧秀則隨了丈夫的名號,分別受封為縣君,不過平時人們多稱呼她們為侯夫人就是了。
兩儀殿中央,柳父代柳家上下跪謝皇帝封賞,柳芝蘭也從椅子上起來,謝過皇帝的恩寵。
其餘文武大臣心裡火熱的,可惜想到自己家裡沒有像柳皇後一樣風華絕代的美人,不能給家族帶來這樣滿門封公侯的榮耀。
而且這樣大規模的封賞後妃孃家,還是十幾年前先帝朝時才有的事情。到了當今陛下執政時期,即使是先程皇後也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榮幸呀!
在眾人的羨慕嫉妒的眼神中,柳芝蘭面不改色,絲毫不因受封而喜悅,於她而言不管皇帝是否封賞柳家,她都沒有什麼意見。
隨後禮部提出,正式的封後大典可以在五日後進行,請柳皇後熟悉大典流程。
柳芝蘭一一點頭應了,她的眼神不經意間劃過下面首位站著的元瑕,立即將眸子垂下來,抱著懷裡的瑋兒逗弄。
元瑕也沒看她,老老實實地低頭站著,像是萬事不沾身的樣子。
接著又有坻戎三位使者前來告辭,言明自己三人已將祝福和禮物呈給襄朝皇帝,也該啟程返回王庭了。
元祀接了辭表,確認沒什麼問題後,正欲蓋印放人之際,元瑕卻站了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父皇,兒臣反對放幾位使者回國。”
坻戎使者聽不懂他說的話,但是英雄他的襄朝官話卻十分流利,聽到元瑕這麼說,他的藍眼睛暗了下來,心道不好,這個元瑕肯定想掀起兩國戰事!
果不其然,當面對元祀問他不放人的原因時,元瑕指著英雄說:”另外兩人無關緊要,可這位左賢王殿下作為貴客,咱們是否應該請他在大興城住上一段時日呢”
此話一落,整個兩儀殿頓時沸騰了。
要知道這位坻戎的左賢王是出了名的能徵善戰,被阿古王統一起來的大草原各部落,有不少就是他帶人打下來的!
立即有大臣奏請道:”陛下,左賢王巴.特爾乃是坻戎首領阿古王之子,若咱們能除掉阿古王這個左膀右臂,相信大破坻戎,指日可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