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先把x教授送的永恆之王還給她。
本來聽到是王的故事已經有點不太行了,但現在勾起了她滿滿的好奇心,到底為什麼不讓她看,還要塞一本別的給她。
“好,既然東西已經送到,那麼我就此告辭了。雖然我不會像x教授一樣讓你交閱讀感想,但一定要在聖誕前讀完哦。”
醒來的時候枕邊多了一本儲存良好的精裝書。
梅林大概真的是從加班途中偷跑出來的,交代完就從她的夢境中退了出去,此後直到約定好的那天前都沒有再見到。
立香看了眼床邊電子鐘上的時間,午休早已結束,差不多到英國人開始喝下午茶的時候了。
她也不是很餓,於是也不起床,把備用的兩只方形靠墊疊起來墊到身後,坐在床上靠著床頭翻看丘吉爾那本英語民族史系列的第一冊,不列顛的誕生。
全書按時間線一章章往下說明,脈絡非常清晰,第一章講的是凱撒指揮羅馬軍隊入侵不列顛島的事,第二章講了以布狄卡女王為代表的布立吞人對羅馬的反抗,以及羅馬成功征服不列顛,將不列顛變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政治家的思考高度、歷史學家的廣闊視角、演說家的煽動力、文學家的筆力與一個英國人對自己國家所懷抱的深深熱愛讓這本簡史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再加上登場的主角有自己認識的英靈,甚至有自己經歷過的特異點的原本面貌,立香看得十分入神。
第三章講的是成為羅馬行省的三百年裡,羅馬的文明和風尚怎樣影響浸潤了不列顛。
立香對英國的印象其實停留在維多利亞時代那個強大富裕的日不落帝國,但丘吉爾描繪了名為不列顛的小島艱難掙紮的幼年期,土地貧瘠,封閉落後,一次次遭受侵略征服。
這時候才能理解亞瑟在白情收到薔薇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感情說出“在我的故鄉,這真是無法想象的奢侈形容”這種話。
舀完一罐酸奶,她繼續往下翻,來到第四章。
沒看多久,她就發現自己剛才想到的名字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書頁上。
“亞瑟王和圓桌騎士……?”
不是說亞瑟王傳奇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後人虛構的嗎,怎麼會出現在正史裡。
這種詫異的心情甚至壓倒了對梅林果然只會送王的故事的吐槽。
她將墊在身後的靠墊往上挪了挪,身體坐直,書本往前翻回兩頁重新閱讀,防止有漏看的部分。
“根本沒有亞瑟其人,至少不能證明此人存在。”
稍後一些的段落裡,不出意料討論起了亞瑟王真實性的問題。
然而作為作者的丘吉爾態度十分明確,明確得近乎煽動——
“這一切都是真實的,也應該是真實的,甚至比我們知道的真實更為壯麗。”
“亞瑟曾作為不列顛野戰軍的指揮官,率領人馬轉戰各地,當地民眾攜手抗敵,一旦認可了這些史實,那麼對於鬥爭細節、戰爭場面的描述就大可各抒己見了。”
“亞瑟王的傳奇在苦難深重的黑暗歲月廣為流傳,因為他的形象承載了人們對救星的期冀。”
曾照亮了比夜更深的亂世之黑暗,喚起人們心中的信念和希望——
將那樣的傳說凝聚升華而成的結晶,就是亞瑟王那柄清澈至極也閃耀至極的星之聖劍的由來吧。
帶著朦朧的感慨情緒,她繼續往後翻動書頁。
到第十一章,關於亨利一世的論述中,她看到了論述亞瑟時沒有言及,但終究還是提到的梅林的名字。
預言救世主即將到來的先知與照亮黑暗的救世主。
這就是這個充滿戰爭、動亂、混沌的不列顛島上最被需要的黃金組合。
話說回來。
梅林培養亞瑟是因為預見亞瑟有成王的資質,給她看這些又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