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餘人,攻他這面城牆,便有半數。
號角聲起,呂烽立於牆上,引領眾箭手控箭弦上,只等狄軍靠近。
只是初次沖鋒,那些狄軍竟然派出方陣。
擁擠狄軍勻速奔來。
他們要做什麼?
在攻城時候,擠成一團,那便是來送死。
呂烽心中頓感疑惑,可狄軍送上門來,豈有放過之理?
五十步時,呂烽揮下手掌,高呼,“放箭!”
“嗡!!!”弓響彙成一聲長鳴。
箭羽騰空而起,又化作箭雨,飛墜而下,穿透人身,紮入大地。
然而,結果卻令呂烽瞠目。
箭羽騰空之時,方陣突變,他們驟然加速,高舉盾牌,遮風擋“雨”。
狄軍甲士動作極快,扛過第一波箭雨,已經靠近城牆不少。
若只是這樣,那便並不新奇。盾陣扛箭,在其餘戰場上,也是常用伎倆。
可只等第一波箭落之後,狄軍居然同時丟盾。
而在巨盾之後,人人身背沙袋!
他們迅速分成六股,湧向護城河六處,訓練有素。
而那六處,正是護城河淺灘所在。
這絕不是巧合!
必定是大慶城中奸細,將城防資訊,全部透露。
填河部隊,迅速逼近,呂烽卻因為倉促守城,不得滾油檑木,唯有弓箭。
他正準備下令射殺城下士卒。
可狄軍對此亦有預料。
填河部隊棄盾之後,身後立即湧出大隊弓手跟上,拉弓射箭,壓制城頭冀軍。
若說騎射,冀軍自認不差,可與狄軍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冀軍仗城牆便利,可畢竟人少,只能與狄軍箭手拼至平手,無法顧及城下填河之人,硬生生讓他們在眼皮底下,於護城河上,造出六塊“陸地”。
“陸地”已成,狄軍發起總攻,大批兵甲扛著雲梯鈎鏈,沖向城牆。
狄軍行進環環相扣,將人數優勢盡情發揮。
也不知狄軍做何想法,竟然將半數兵力,投入呂烽所在城牆。
一萬對兩千,即便是守城,這人數亦是絕不對等。
可是呂烽別無選擇,他也不會退縮。
當第一條鎖鈎飛上城牆,呂烽便明白過來,此時此刻,唯有死戰!
進,則生;退,則死。
戰機與危險,皆在一線之間。
狄軍將大量人數投入在這面城牆,呂烽只要守住,甚至將這萬人擊潰,那麼大慶之圍,頓時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