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劉協雖然跟著王通學了很多知識,但是王通教導給劉協的,也都是關於民生的知識,這是王通擅長的。
但是在兩國關系外交,戰爭上,王通也無法教導劉協。
趙暢道:“我們資助的只是匈奴單於,而不是整個匈奴,讓匈奴單於的力量增強,他才能抵抗右賢王,匈奴才會處於分裂狀態,如此他們就能無法騰出手南下攻打我們。”
趙暢看著劉協,確定劉協聽了進去後,接著道:“我們提供糧草武器,但是這些武器糧草匈奴人又會在內鬥中消耗,反而是他們給我們提供的戰馬以及牛羊能夠極大的增強我們的實力,以及改善百姓的生活。”
大漢的戰馬牛羊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
特別是耕牛,這能極大的幫助農民節省勞力,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開墾的荒地多了,收獲也就越多。
特別是現在天下大亂,到處都是無人耕種的土地,無數良田,變成荒地。
曹操的屯田制,其中民屯就是由曹操提供耕牛,即使曹操要十收六,也有無數百姓願意從曹操手裡租用耕牛。
牛羊自然是草原中上最多,就是單純的用糧草和匈奴人換牛羊戰馬,這在趙暢看來,都是非常值得的。
何況還能因此削弱匈奴人的力量。
匈奴單於的力量增強了,他和右賢王的內鬥就會更加激烈。
最後兩敗俱傷,匈奴單於的力量回到最初,而右賢王的力量也會大幅削弱。
劉協聽的很認真,他感覺自己面前,又有一扇大門被推開。
他看向趙暢的目光,非常矛盾。
王通和趙暢的關系,他也猜到了一點,他和王通雖然沒有師生之名,卻有師生之實。
王通在劉協面前說過無數次關於趙暢的好話,言語中對趙暢非常的尊敬,甚至是崇拜。
劉協對趙暢是非常矛盾的,他希望趙暢能夠效忠自己,但是又擔心自己的王朝,會被趙暢取代。
他一直在想趙暢的目的,趙暢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他以為趙暢會像董卓,但是趙暢雖然手握大軍,還和呂布關系莫逆,但是始終沒有表現出對皇位的窺視之心。
所以劉協非常矛盾。
如果趙暢有反心,他直接想辦法對付趙暢就是,不至於如此糾結。
趙暢說了一大堆,給劉協分析利弊,終於說服了劉協。
劉協願意資助匈奴單於一些糧草武器,同時要匈奴用戰馬牛羊來換。
接下來就是和匈奴使者商談物資問題了,一次給多少,是一手交錢還是一手給貨。
這些趙暢讓郭嘉去和匈奴使者交流。
現在主動權掌握在大漢手中,趙暢一點都不擔心會吃虧。總是要將利益最大化。
匈奴使者沒想到大漢這邊,是要用這種方法來支援他們,卻是沒了主見。
離開王帳的時候,他可是拍著胸脯,要從大漢這裡借到十萬兵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