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咱們這位皇帝欲除之而後快,又不能直接了當去殺的人。”
十七年前。
三川口水路。
惡寇偷襲。
皇帝欲暗中除去的人物。
娘親之死。
她家阿孃藺耿真在江湖上曾是響當當的人物,一條命卻斷送在一群河寇手中,連跑都沒跑成,為何這樣?如何可能?為這事,穆開微想過無數遍。
此刻被如此提點,她的思緒由點連成線,每條線索皆導向同一個面。
“十七年前,老康王爺夫妻二人攜小世子傅瑾熙出外尋醫,遇三川口河寇夜半劫掠,老王爺的人幾是全軍覆沒,小小年紀的世子爺最終卻逃出生天……所以……那是娘親的手筆,對嗎?那些什麼三川口河寇,根本是羅織出來的身份,其實是更厲害的敵手,是嗎?”對於娘親當年之死,她有諸多疑慮,原來因由在此嗎?“皇上當年要殺的人,是老康王爺,也就是他自個兒的親手足,但……為什麼……他們是嫡親手足,且還是雙生子……啊!雙生子?!”
她家阿爹點點頭。“雙生子長在民間百姓家許是男丁興旺的好事,但在皇家,還是皇長子與皇次子之別,一向被視作兇兆。再加上當年司天監大小司監們在觀星臺紛紛指出次星有淩駕主星之勢,終在皇上心中種下殺意。”
殺老康王一事既然要做得隱密,那當年她阿孃遇上的那些敵人,必是皇上手中所養的一票隱棋殺手。
她那年八歲,對那一日的事情卻記得清清楚楚,每日往她家送柴薪的老漢說是受人所託,有一物需鄭重交到穆家人手裡。
那天交到阿爹手中的是一隻素色方布包和一件長形包袱,爹當著她的面將兩物揭開,方布包中所包裹的是一個墨色骨灰壇,而長形包袱裡的東西是一把綠柳軟劍,那是她家娘親行走江湖時貼身不離的兵器。
娘親當年僅是出門訪友,回來時卻成一壇骨灰。
隨骨灰壇子與軟劍還附上一封信,她後來開始在“六扇門”行走時曾跟阿爹討信來看,信中寫道,圍攻娘親的敵人的刀劍皆淬劇毒,娘親是失血過多,更是因毒發身亡,所以燒化成骨灰之後毒性亦存,而那隻墨色壇子具?毒之效,需讓骨灰密封在壇中三個月,骨灰中的毒性盡除,方能揭開重置。
信上署名之人,她聽阿爹提過,是與她家祖輩曾有交往的一位女老前輩。
她家阿孃遇難時是女老前輩出手搭救,只可惜還是晚了,娘沒能活著返家。
但女老前輩遣人送回穆家的那墨色骨灰壇子,隱隱散出的氣味她一直不忘,烙印一般捺進魂魄底處,是清冽中帶著極淡的辛辣味兒,也就是她後來在蒙面客黑三身上嗅到的那股氣味兒。
她一直很想弄明白娘親究竟出什麼事了,渴望得知事發的過程和一切詳情,但因牽涉到皇家不敢為人知的密事,爹始終瞞著她,直到如今——
“你阿孃當年不意間插手了隱棋辦事,皇上事後自然是知曉的,但 他未動咱們穆家,爹想著,是有暫且觀望的意味。而這一次皇上贊同太後的指婚,附議得如此明快,爹以為……多少是想試探些什麼。”
順水推舟把她指給康王傅瑾熙,將她放在傅瑾熙身側,想試探什麼?
看她穆家是否為康王一派,幫著康王來淩駕帝王那顆主星嗎?
這兩天,穆開微仍在努力整理思緒。
那一日談到最後,她家阿爹要她莫想太多,說是太後指婚、皇上附議一事,身為爹的他會想辦法解決,不會讓自家女兒去當什麼康王正妃。
但……能怎麼解決?
君要臣死,臣都不能不死,何況是指婚。
她穆家若抗旨不從,天子一怒,血流漂杵,結果又將如何?
午後,馬車載著她輕馳在回京城的官道上,連日大雨之因,官道上盡是厚厚的泥濘,此時雨勢雖緩了些,仍淅瀝瀝落著,濺飛水花的馬蹄聲以及車輪子骨碌碌轉動的聲響,搭配起來倒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氣味兒,挺適合用來緩緩她這陣子思慮太多的腦袋瓜。
喀啦!砰——
豈料馬車突然一震,車廂倏地傾斜一邊,底下車輪子完全動彈不得。
“小姐——”車頭前,穿蓑衣戴蓑帽的穆家車夫趕忙撩簾探看。“您無礙吧?”
“貴叔我沒事。”穆開微坐正,隨手把幾顆亂滾的果物拾回大提籃裡,邊問:“是車輪子陷進泥坑裡了嗎?咱們的馬沒受傷吧?”
貴叔揮著手。“沒傷著,沒事的,小姐您好好待著,咱這就去帶著馬,讓馬把車子拉離開這大坑啊。”
“我一塊兒去。”說著,她已撐起身軀準備往車廂外跳。
貴叔急了,兩手揮得更猛,之後幹脆硬拉緊車簾阻止穆開微“跳車”。“別別別!小姐別下車淋雨啊!哪家的小姐都該嬌養著,咱們家的也不能例外!”
穆開微撫額笑嘆。“貴叔,莫忘我是‘六扇門’裡當差的,水裡來、火裡去,滂沱大雨也不是沒淋過,還怎麼嬌養呢?”
“那、那咱不管!也管不著!您眼下是咱們家小姐,是小姐呢,可不是什麼當職的掌翼大人,讓您淋了雨,那豈不是打我老臉嗎?不準!”
都說“奴大欺主”,她這小姐是被家裡幾位老僕們看著長大的,這些僕人好些位還是祖父尚在世時親收的家丁和隨從,她被他們“欺負”、“管教”慣了,都擺不出當主子該有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