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鈴聲突兀響起。來電顯示”林老師”,周懷瑾打工的琴行老闆。
”齊先生?懷瑾在您那兒嗎?”老人的聲音透著焦急,”他半小時前就說要回去了。”
雨水在窗玻璃上蜿蜒如蛇。齊延野抓起車鑰匙沖進電梯,腦海中閃過周懷瑾病歷上的備注:創傷後應激障礙——雷雨天氣慎防發作。
黑色賓士在雨幕中艱難穿行。當車拐進琴行所在的巷子時,遠光燈照出一個蜷縮在屋簷下的身影。
周懷瑾渾身濕透地蹲在臺階上,雙臂緊緊環抱著琴譜包。他的眼睛睜得極大,卻對刺目的車燈毫無反應,整個人顫抖得像風中的落葉。
”懷瑾!”
齊延野沖進雨裡。當他碰到周懷瑾肩膀時,年輕人發出一聲近乎動物般的嗚咽,琴譜包”啪”地掉進水窪。
”是我,延野。”齊延野脫下風衣裹住他,”能站起來嗎?”
周懷瑾的眼神渙散,嘴唇蠕動著說些什麼。齊延野彎腰去聽,只捕捉到幾個零碎的詞:”手術臺......不要麻醉......”
回程的車上,周懷瑾始終緊攥著齊延野的衣角。他的顫抖漸漸平息,但眼神仍然空洞。齊延野單手開車,另一隻手握住他冰涼的指尖。
公寓電梯裡,周懷瑾突然開口:”......十四歲。”
”什麼?”
”我第一次上手術臺,是十四歲。”周懷瑾的聲音輕得像羽毛,”他們說要區域性麻醉,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右手無意識地摸向腕部疤痕,”......手術刀劃開面板的聲音。”
熱水從花灑傾瀉而下,蒸騰的熱氣模糊了浴室鏡面。齊延野站在門外,聽著裡面斷斷續續的水聲。當周懷瑾穿著浴袍出來時,整張臉都被熱氣燻得通紅,眼睛卻清亮了些。
”謝謝。”他低頭絞著浴袍帶子,”又給你添麻煩了。”
齊延野遞給他一杯熱牛奶:”頭發吹幹。”
周懷瑾接過吹風機時,右手明顯使不上力。齊延野嘆了口氣,拿過吹風機:”轉身。”
暖風穿過指縫,周懷瑾的發絲柔軟得不可思議。齊延野小心翼翼地撥弄著那些濕發,避免碰到對方後頸——那裡有一道細長的疤痕,藏在發際線下方。
”這是什麼時候的?”齊延野的指尖懸在疤痕上方。
周懷瑾的身體僵了一下:”......大學退學那年。”
吹風機的聲音戛然而止。齊延野扳過他的肩膀,強迫他抬頭:”周懷瑾,看著我。”
年輕人的睫毛上還掛著水珠,在燈光下像細碎的鑽石。
”你手腕上的傷不是車禍,後頸的傷不是意外。”齊延野的聲音低沉如雷,”現在告訴我,到底是誰在傷害你?”
周懷瑾的瞳孔劇烈收縮。他的嘴唇顫抖著,卻發不出聲音。窗外一道閃電劃過,照亮他慘白的臉。
就在這時,齊延野的手機響了。螢幕上”父親”兩個字像把刀,切斷了一觸即發的對峙。周懷瑾趁機後退一步,浴袍領口滑落,露出鎖骨下方那個奇怪的圓形疤痕。
”喂。”齊延野接起電話,眼睛仍盯著周懷瑾。
”明天晚上七點,華悅酒店。”父親的聲音不容置疑,”蕭家千金回國了,你必須到場。”
齊延野直接結束通話電話。當他再抬頭時,周懷瑾已經不見蹤影。客房門輕輕關上的聲音,像一聲嘆息。
次日清晨,齊延野發現早餐已經準備好,但周懷瑾不在公寓。茶幾上留著字條:「去琴行上課,晚飯前回來」。字跡工整得近乎刻意。
整棟公寓安靜得令人窒息。齊延野走進陽光房,施坦威上放著周懷瑾昨晚整理的樂譜——齊母的《雨巷》和他自己創作的《晨光》並排放著,譜面寫滿紅色批註。在最後一頁空白處,周懷瑾用鉛筆續寫了八小節,筆跡潦草卻靈動,完美延續了原作的風格。
齊延野的手機震動起來——私家偵探發來的郵件,主題是「周懷瑾背景調查報告」。
附件裡的照片讓他的血液瞬間凍結:十七歲的周懷瑾站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舞臺上領獎,笑容明亮如朝陽。而頒獎人赫然是父親的老友——蕭氏制藥的董事長蕭世昌。
更令人心驚的是最後一份醫療報告:「患者尺神經離斷傷,傷口呈現精密器械切割特徵,疑似人為致傷......」
雨又開始下了。齊延野站在窗前,看著水珠在玻璃上蜿蜒而下。他突然意識到,周懷瑾帶來的不只是那首《失眠者的夜曲》,還有一個他必須解開的謎團——關於那些被標記為”意外”的太多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