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4 章
淩晨三點零七分,齊延野的電子表發出極輕的震動。
這是他為失眠設定的第三個鬧鐘。前兩次分別在淩晨一點和兩點,他像執行軍事行動般精確地嘗試了各種助眠方法:478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鬆、甚至數了1703只羊。全都失敗了。
齊延野翻身下床,赤腳踩在加厚的地毯上。主臥的濕度維持在45,溫度恆定22攝氏度,遮光窗簾將月光徹底隔絕——這個房間本該是睡眠的聖殿。他擰開礦泉水瓶,冷水滑過喉嚨時,隱約聽到鋼琴聲。
聲音很輕,如果不是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如果不是他對這棟公寓的聲學結構瞭如指掌,根本不可能察覺。齊延野放下水瓶,循聲走向陽光房。
門縫裡漏出一線暖黃燈光。齊延野推開門時,松木和象牙的氣味撲面而來。周懷瑾背對著門口坐在施坦威前,白色睡衣在月光下近乎透明,隱約可見肩胛骨的輪廓。他的手指懸在琴鍵上方幾厘米,像醫生在手術前最後的遲疑。
第一個音符響起時,齊延野屏住了呼吸。那不是任何他熟悉的曲目,旋律簡單卻帶著奇異的安撫力。高音區如碎雪落在湖面,低音部似遠山深處的雷鳴。最不可思議的是,隨著樂曲推進,齊延野感到太陽xue持續三年的緊繃感正在松動。
”《失眠者的夜曲》第二號。”
周懷瑾的聲音讓齊延野猛然回神。年輕人沒有回頭,右手小指在彈奏某個複雜和絃時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我老師說過,音樂能到達藥物去不了的地方。”
齊延野走近鋼琴,注意到琴凳上攤開的醫學期刊——《神經外科最新進展》,正好翻到”尺神經顯微修複術”那頁。
”睡不著?”齊延野拿起期刊。
周懷瑾的右手停在半空,”手疼。”他頓了頓,”而且......”手指無意識地撫過期刊上的某張圖片,”你的腳步聲。從淩晨一點開始,每隔四十七分鐘會在主臥和書房之間走一次。”
齊延野挑眉。他確信自己的腳步聲輕得連公寓的智慧安防系統都檢測不到。
”我......對振動敏感。”周懷瑾的耳尖在臺燈下泛紅,”要聽完整版嗎?剛才只是即興段。”
齊延野在琴凳旁的單人沙發坐下。當周懷瑾重新開始演奏時,他注意到年輕人的姿勢變了——背脊挺直如青竹,脖頸彎出專業演奏者特有的弧度。此刻的周懷瑾不再是那個瑟縮的寄居者,而是掌控聲音的學者。
樂曲進行到中段,齊延野的眼皮突然變得沉重。這種感覺太陌生,他下意識抵抗,卻在某個轉調處徹底放棄——那組和絃像雙溫柔的手,合上他疲憊的眼瞼。
意識消散前,他最後看到的是周懷瑾轉過來的側臉,以及嘴唇的開合:”睡吧,延野。”
陽光刺醒齊延野時,電子鐘顯示07:48——他居然連續睡了四小時三十七分鐘。身上蓋著周懷瑾常用的羊絨毯,茶幾上放著體溫計和便簽:「37.1c,我去複診」。
仁和醫院康複科的走廊充斥著消毒水與焦慮的混合氣味。齊延野站在百葉窗外,看周懷瑾在醫生的指導下做手指伸展訓練。年輕人疼得額頭冒汗,卻始終保持著微笑。
”您是周先生家屬?”護士遞來繳費單。
齊延野接過單據:”他恢複得怎麼樣?”
”神經粘連比想象中嚴重。”護士壓低聲音,”王主任說如果再拖半年,右手小指就永遠失去精細動作能力了。”
繳費單在齊延野手中皺成一團。他想起昨夜那首《失眠者的夜曲》,周懷瑾是如何忍著疼痛為他演奏的。
回程路上,周懷瑾異常安靜。他的右手腕上貼著新藥貼,散發出淡淡的樟腦味。齊延野等紅燈時瞥見他正用左手在膝蓋上無聲敲擊,指法精準得像在演奏肖邦。
”醫生怎麼說?”齊延野打破沉默。
周懷瑾停止虛擬演奏:”要增加複健頻率......”他頓了頓,”和費用。”
”賬單給我。”
”不行!”周懷瑾的反應激烈得反常,”我已經......欠你很多了。”
齊延野沒有堅持。但他注意到周懷瑾說這句話時,左手緊緊攥著安全帶,指節發白。
暴雨在傍晚突然降臨。齊延野站在書房窗前,看著雨幕將城市切割成模糊的色塊。周懷瑾去琴行取樂譜還沒回來,而這場雨來得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