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這麼多人,罪名自然是謀反......即便全朝上下皆知,皇後母族連個武官都沒有。
也罷,做皇帝的......哪有不心狠手辣,沒有武官也要滅你!就是不許你活著,也不許你死了——
餘下幾族外的皇後族人,老人女子盡數流放,男子則發配充軍,除了戰死沙場,也再無路可走。
至於皇後和皇後剛生的孩子......在眾官員撞頭求情下,大呼皇上冤枉了忠臣大背景之下,好歹保下了皇後和小殿下兩條命,罪不及他二人。
三族以內,留了這兩個活口,也沒有被貶謫流放。
就是關起來了......俗稱幽閉,也稱冷宮,小殿下滿月酒,可能都沒有酒。
再後來,‘做大事’的皇帝接連納了太後母族的人為妃,再次年,又納了別人,次次年,依然如此。
皇後和小殿下也被關的好好的,牢牢的,據說整座冷宮只有她和小殿下,以及一名宮僕,宮鎖常年緊鎖,從裡從外,皇帝似乎忘了她,也不記得自己還有個孩子,因為女人太多了,民間傳聞裡這位皇帝可一晚禦三女,精力棒極了——
按理說皇帝女人這麼多,過的連狗都不如的小殿下和他母後,該沒有出頭之日,皇後的位置也早該易主。
只是天可憐見,這個皇帝,還就只有過的連狗都不如的小殿下,這一個兒子——
據說小殿下長到五歲才見了自己親爹第一面,即便環境惡劣,在皇後的教導下,依舊成了個彬彬有禮的小大人,皇帝一眼就很喜歡,畢竟是自己唯一的兒子,他從皇後身邊搶走了他,立了他為太子,皇後自己則留在了空蕩蕩的宮殿,而她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得學會改口叫別人母後。
是那位太後母族的妃子,邱氏,這些年皇帝最寵愛的也是她,這位邱妃據說即將被立後,這個即將很快,太子依然是五歲,剛出來就帶來了福氣,“新皇後”有孕,即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後。
第二位皇子降生了,生的很和平,沒有刀光,沒有劍影,有的只是歡喜。
二殿下千恩萬寵長到三歲,太子也到了八歲,此時朝堂之上,太後一黨人日日提出廢立太子,皇帝按下不表,大抵沒到時機。
時機在當歲金秋,先皇後雖然天天被關著,根本無法“興風作浪”,卻依然被安上了無德無行,一籮筐的罪名,而後被廢,下了聖旨。
第二日便是立後,詔書肯定不是連夜擬的,誇邱後的詞藻估計都潤了三月。
新後將立,但太子還是太子,沒被廢,總而言之,時間問題,時機問題,一步一步。
據民間傳說,立新後當日,刀光劍影,又有人謀反,到底是誰謀反不知道,有沒有謀反不知道。
一窩亂打下,成朝武官為護君死傷過半,這一半裡一大大大半都是新皇後孃家的,也就是......太後家的,邱家的。
這家才是響當當的武臣世家!
護國有功,時機也終於成熟了,到底死了那麼多人,還是為了護君——這不獎勵邱氏一個太子說不過去啊!
二殿下有望!
唯一不成熟的是,一片戰亂下,原太子成起潤不見了。
成起潤失蹤了,戰亂下跟著養母邱後的小太子莫名其妙失蹤了,明眼人都覺得是順手被新後那邊兒的人殺了,不明的也覺得是新後只顧了自己孩兒,弄丟了太子,這明眼人包括聽見宮中動亂,急急趕來的廢皇後——
她似乎很久沒這麼跑過了,手上也全是砸宮鎖染上的紅血,她在這一片片殘物血汙中奮力找尋自己的孩兒,然而終究,一場空。
成起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之後的事,民間傳說說什麼的都有,流傳最廣的是,先皇後發瘋捅死了新後,砍傷了二殿下右腿。
還說,先皇後在戰亂破敗的大殿前冷冷看著皇帝,並沒有瘋跡,那眼神冷的似寒鐵,她一字一頓,聲音冰寒的開口:“潤兒才八歲。”
她語氣不似質問,不似不解,只有怨和恨,極深,也極重。
他們說她拖著血淋淋的劍,緩緩朝自己宮殿走去,她還說:“你我此生,永不再見。”
她後來被人發現在自己荒無人煙的冷宮居所附近,渾身浴血,幾近無息,嘴裡喃喃。
“孩兒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