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喜歡你,我從未說過的喜歡,沒有人有資格說我喜歡。
我才……不喜歡張小栓。
長秋攙扶著他離去,阮寧認真地站直身子,她很認真地號著:“老大再見!大嫂再見!”
宋林遙遙地揮揮手,卻再也不看那孩子一眼。張小栓,再見。再也不見。
俞遲一直相信著一個道理。每個人的宿敵都會以兩種方式消失,一種是等你慢慢強大,他面臨的就是被消滅;一種是你暫時奈他不得,全世界也奈他不得,他自己卻默默走向滅亡。
阮二叔勢必是前者,而宋林屬於後者。
之後的某一日,俞遲接到盧安安的資訊,他和安安關系一貫不錯。宋林九月檢查出胃癌,才和龔長秋匆匆結婚,了斷祖父母心願後,飛往美國治療。
怪不得那天他說的話、做的事都那樣古怪。
俞遲想起宋林曾經在他被解救後,和他聯系,並且給了他一一個qq號碼。裡面只有一個人。
他起初不知道這人是誰,可是這人寂寞地說了很多年話,自言自語著,直到某一天她提到“林林”二字。
他傾聽著她對“林林”的思念,那是他對宋林恨意的開始,也是他對阮寧恨意的開始。
他曾經直以為,阮寧愛著的人是宋林。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落入了他的圈套。
這場人生的角逐,不知是誰最終佔了上風。往事像個九連環,從中折斷。
院寧醒來的時候,好像做了一場大夢,夢中光怪陸離,再回首,腦子卻從未如此清晰過。
她睜開眼,是在一間陌生的臥室。這裡有俞遲的氣息。
被窩還是暖的。
另一個枕頭旁照舊放著他無論何時都帶著的美國女郎匣子。
阮寧下意識地開啟那個匣子,裡面是厚厚一查書信。
阮寧啞然,緩緩展開,細細讀了幾遍。
可可,展信安。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叫《漢斯和安妮》,推薦給你。我算了算,截至今天,我們已有三年未見,你想必比起從前,又好看許多。三年前你曾說過年時想要見我,可惜時至今日,我們仍未相見。你說我眼睛好看,你很喜歡,如果我長大後,依舊好看,我便去找你。可是我長大之後,不知道那雙眼睛你還喜不喜歡。畢竟現在的我,連我自己都不喜歡。
在我心中,你似我的朋友,也似我的親人,身在異國,如果有人欺負你,請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希望你能好好的,不要再為你之前來信中的那個男孩約翰苦惱。我媽說長大了再談戀愛會更好一些,小時候誰懂愛啊,你說呢?我長大後要是愛上一個人,就安安靜靜地對他好,和他變得一樣優秀,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就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啊,站在他身邊的,是我是我,一直是我。
提起煩惱,我也有自己的煩惱呢。我同我最好的朋友鬧別扭了。他不知怎的,忽然就不搭理我了。聰明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唉,我媽說,男孩的心思女孩你別猜,猜來猜去都很怪。雖然他總是莫名其妙就不搭理我了,可是我還是想和他在一起,我想跟他一起長高。跟他一起變成大人。
阮寧書
2002年3月4日
可可,我病了許久,沒有回信給你,今天續上。你應該已經長大了吧,我也變成了長瓣子的姑娘,時間過得可真快,說來也奇怪,我們明明只見過一面,何以成了關系這樣親密的朋友。
同學錄2:完結篇
大概是因為我內心深處想要一個人傾聽我想說的話。如果一些事情只能講給自己聽,恐怕這輩子也難說出口。
我曾經幻想過未來,也不斷地回憶著過去,說不清是更期盼未來的阮寧,還是更喜歡過去的小栓。我的同桌曾問過我一個問題:“你認為是自已重要,還是世界更重要?”
當時的我答不出來,細想了幾天,現在答給你聽。
現在的我認為世界更重要,可是長大的我一定要認為自己更重要。今年是2005年,我讀初二,家庭幸福,爸爸在外孤獨地漂泊那麼久,終於歸家,爺爺一直始終從未改變地寵愛著我,同學都很喜歡我,長這麼大的我終於被媽媽蓋棺定論地評價為是個不惹事的孩子,世界對我是否有善意,對大病初癒的我顯然更重要。我在乎的也不過是這些。
可倘使到了2013年,面臨大學畢業的我,也許需要做出重要選擇。那時的阮寧或許已在外地工作,距離爸媽很遠,租住在狹小逼仄的公寓裡,每天算計著微薄的工資如何花銷,買件護膚品也要斤斤計較,努力與爸媽不捨放手的愛對抗,努力與世界上那些強大且不合理的規則對抗;也或許繼續努力地研修學業,但這種前進絕非盲目,而是為了一個強有力的目標,為了“懂得”,為了“體味”,更為了自己。我猜那會兒的我大概已同世界上最親的同學分開,或許我都忘了他的存在,可這封信,你儲存的這封信正是我許多年前曾暢想的現在。
2013年的我只有更看重、愛護自己,才能更好地同世界和解。謬誤走向真理就像映象,需要不斷地反轉、折疊。可是,我也有隱憂。如果到了那時,我矇昧無知,心智昏沉,不知還有誰能鍥而不捨地引導我,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對抗世界。
但願有那樣一個人存在。
他將帶給我尊嚴教會我自愛。
他將啟發我抉擇成長,他將永不放政棄阮寧這個姑娘,明示我寬恕自我。
他將永不放棄阮寧這個姑娘,永遠都在。
那個未來。
或許相隔萬裡,或許歲月欺人,或許容顏漸改。
阮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