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潘姥姥想讓金蓮回孃家過端午,若說沒貓膩,迎兒是決計不會信的。
潘姥姥是什麼人,活了兩輩子的她會不知?
上一世,她出嫁前半個月,二叔武松從孟州家來,她們怕叔叔發現她被虐待了,更怕她將金蓮謀殺她爹之事告與二叔,就連夜將她接到潘家去……即使那時的金蓮已經被西門府大娘子賣出來了。
直到兩天後,她被官差帶衙門裡去問話,才曉得二叔就在她不在家這兩日裡,將金蓮與隔壁老王婆給殺了。
她未得親眼所見,只聽街坊傳說,她二叔一刀剜了毒婦的心肝五髒,砍了王婆腦袋……若她在家,一定會攔住二叔。
若非他如此沖動行事,最後也不會落得個流亡四地,被逼上梁山的下場。
潘姥姥不顧病重偏要來“接”了她家去,她們只怕事情敗露,卻不知這反倒害了二叔一生!
所以,潘姥姥此時的目的就耐人尋味了,莫非是她發現金蓮被困了?
迎兒微微眯了眯眼,她發現又能如何?如今潘金蓮生是武家人,死是武家鬼,她一個老虔婆也沒法子。
想通這一節,迎兒也就丟開不管,大不了就讓潘姥姥自己來“接”她閨女,反正她爹與她日日在一處,可謂形影不離了,不怕她有機會攛掇。
待武大郎買來包粽子的原料,迎兒先用涼水將黃米、黑米與糯米都泡了,再拿開水煮過竹葉,兩面清洗幹淨晾幹。
翌日,記掛著粽子的事,三更天就起床,為了不耽擱賣炊餅,直接將泡好的米挑去鋪子裡。
武大在後頭蒸炊餅,迎兒就在前面,一面守著生意,一面包粽子。
這活計她以前在陽谷縣做得多了,信手拈來,三兩下就能包好。瞧著糯米泡到用手就碾得碎的地步,撈出來瀝幹水氣,稍微用點點豬油拌過,拿調羹舀嬰兒拳大一塊到竹葉裡,折疊出三個尖角來,綁緊了麻線……就成了。
武大見了,就怪道:“丫頭怎會做這個?”這等行雲流水的速度,不是熟手,還真做不出來。
迎兒只隨意應道:“前幾日去花家,見過他家幾位姐姐這麼包。”
武大半信半疑,只以為她當真天賦異稟,看一回就會包,還與有榮焉的跟著傻樂:“好!俺閨女真聰明!”
不一會兒,後頭炊餅出鍋,父女兩個哼哧哼哧抬出蒸籠來,趕緊著又將粽子蒸上。
鋪子門前買炊餅的就來了,你十個,我八個的,迎兒又要收錢,又要包炊餅,恨不得多生幾隻手出來才好。
“丫頭,你家這黑乎乎的是做甚?”
迎兒指著那半盆黑米道:“是黑米哩,嬸子,蘇杭那邊都興端午用它來包粽子,包出來可香了!”
婦人奇道:“用黑米包粽子?不是黃米麼?”
“嗨,這是咱們清河縣的吃法,人家紹興那頭還有八寶的呢,五彩的也不稀罕……況且啊,這黑米可是補腎的好東西,家裡有哪個頭發白了的,吃上十天半月,保準立馬轉黑!”
其實哪有這般神奇,但小馬屁精為了掙錢,覺著扯些無傷大雅的謊……也不算過分罷?
嗯,不過分,不過分。
迎兒一說服了自己,對著眾人就鼓吹得愈發厲害了,逢人便說吃了她家粽子能白發轉黑,傳來傳去,就傳成了“吃了武家粽子延年益壽青春常駐”……
果然,有些不缺那幾個錢的人家,都要麼在原地侯著,要麼去街頭巷尾轉了一圈,後頭粽子一出鍋,大家就一哄而上。
迎兒做了這久生意,終究是摸出點竅門來了: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她咬咬牙,各拿出一個黃米和黑米的,解開竹葉,一股香噴噴的熱氣就撲面而來。
在眾人贊嘆聲中,她又拿筷子夾碎了些,一人分了小塊與他們吃。嘴裡不忘唸叨她家的料:這可是俺爹拿豬油拌過的,光豬油都使了兩斤哩!這米可是泡了兩日兩夜的,吃下去又好克化,老少皆宜。
“大姐兒您吃著紅棗了?哎喲不得了,那您今年要鴻運當頭早生貴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