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的人。”
張逸和的手按在劍柄上,“楊大人,你真是深藏不露。”他飛快掃了馮知秋一眼,馮知秋比他還要驚訝,垂眸心道:若不是出事,楊瑾恐怕不會這麼快揭露底牌……
雲麾將軍之所以得皇帝重用,有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從不站隊。
皇子間那些事,朝堂為官的,哪個不知道,不明白?
他爹雖不善人際往來,但對大局,從來都是大智若愚的。連十皇子也自請去鎮守邊疆,張家更不敢碰這個看似成功就會很可口的皇子之爭的大餅。
楊瑾就任的一年多來,張家父子對他的治理手段都贊賞有加,十分欣賞。若楊瑾再接再厲,徐徐圖之,說不定……就算張鵬運堅定立場,以張逸和對他爹的瞭解,他爹對楊瑾,也一定會留幾分情誼。
退而求其次,這份人情也夠了。
張逸和滴下冷汗……又或者,太子殿下的目的,至始至終都是這份人情?
而接下來,楊瑾把錦囊內的訊息分享,更是讓人震驚。
——敵首旁出謀劃策的神人,竟也是太子的人!
半響,張逸和才問道:“你知道那是太子的人,所以才提出‘規勸招安’的計策。”
楊瑾點頭,道:“這個錦囊一直由書墨保管,我也是五日前才得知。當時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先試著聯絡上他。”
張逸和未握劍的手緊握成拳,恨恨道:“若不是這次突發情況,我們還要被你蒙在鼓裡多久?”
“大概,很久。”
被人玩弄於鼓掌的滋味不好受,張逸和十分氣憤,搭在劍柄上的手勢已改成握住,劍身微微顫動,散發出主人的殺氣。
馮知秋因這殺氣,從震驚的呆愣中猛驚回神來,他看看楊瑾,再看看張逸和,內心掙紮著,最終還是面向張逸和,警惕地握住劍柄。
楊瑾伸手,拍拍馮知秋緊繃的肩,示意他松開劍柄。“少將軍,我把我所有的底都交代出來,是希望你明白,在我心裡,任何事都沒有我的家人重要。知道真相,大多時候都是不好受的,只是現在,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場硬仗要打。你得把情緒收起來。”
“哼!我憑什麼聽你的命令。”
“就憑,知夏也在他們手上。”
無論是哪一種戰場,尋找盟友總比孤軍奮戰要好,正所謂“敵人的敵人,既是朋友”,以兩方之力,內外相通,一舉拿下,這對誰都是不虧的交易。
楊瑾並不如他表面的冷靜。
他沒有放過張逸和臉上一絲變化,張逸和對知夏的態度顯而易見,但有多深,能比過他心中的憤怒嗎,他心裡沒底。
等待張逸和表態的時間,讓人覺得很是漫長。
其實也只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張逸和握住劍柄的手緩緩松開,雙眸中的情緒被收攏到更深處。
“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
廣安城邊界,越往莊國的方向,越是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