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原料:麵粉、雞蛋、粗鹽巴。
其他準備:一鍋燒開的滾水、和麵的盆、盛涼水的碗和湯勺、筷子一副。
馮知春再次把手洗淨擦幹,摺好衣袖、繫上圍裙。
做示範前,她先解釋道:“疙瘩面有許多種做法,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口感。又因和麵的軟硬度,相互組合,千變萬化。姐姐的做法算是扯麵中的一種,而我現在要做的,是另一種做法,叫軟麵疙瘩。姐姐可看清楚了。”
她說罷,雙手開始動起來。
將麵粉倒入盆中,敲入一枚雞蛋。
而後把粗粒鹽巴用空隙較大的屜籠布包住,拿擀麵杖在布上用力來回地滾碾,直到覺不出有較大的顆粒感。
把屜籠布抓成只口袋狀,在盆上方輕輕抖動,碾細的鹽巴隨著抖動從空隙中撒下。如是撒上少許,便可開始和麵了。
即是軟綿疙瘩,就重在一個“軟”上。
要做出軟的口感,又講究在加入的水量上,面斷不能活紮實。
馮知春讓王彩花在旁拿著水碗一點點往盆中倒,她沒喊停就不能停,自己則拿著筷子順著一個方向不停攪動。
麵粉先是抱粉成球,呈顆粒狀,隨著水加的越來越多,漸漸變成了稠稠的麵糊。
馮知春喊了停,手上卻沒停,一直不停地慢慢攪動著麵糊。隨著她的攪動,結團的面球漸漸不見,麵糊的表面漸漸變的光滑平靜如銅鏡面。
一旁,木柴爐上架著一口鍋。鍋中水已燒得滾開,水中心“噗嚕噗嚕”吐著翻湧的泡泡。
馮知春揮揮手,將擾亂視線的蒸汽撥開些,而後拿著湯勺舀了一小勺麵糊,在滾燙的水中輕輕晃動兩下,受著水的浮力,一片疙瘩面片就脫離湯勺在鍋中隨著水打旋。
她下面的速度很快,不一會兒,一盆麵糊就全下進了水中,疙瘩面在水面浮了個滿滿當當。
她把疙瘩面撈起,倒入酸湯鹵中,另取一雙幹淨筷子,一併端到王彩花面前,“來,嘗嘗吧。”
王彩花瞧著面前這碗疙瘩酸湯,馮知春如何做的,她一眼不漏全看見了。雖說疙瘩面的樣子與自己做的很不一樣,但方才馮知春不還說面熟爛不好吃,這下怎麼又加這麼多水,做什麼“軟麵疙瘩”?
既然都是軟乎乎的,吃起來可不就是熟爛的嗎?
懷著疑問,王彩花舀起一勺疙瘩面放入嘴中。剛一入口,她就是一頓,而後眨了眨眼,細細嚼了數下,才又舀了勺酸湯就著一同吞下肚去。
“奇了怪了,”王彩花意猶未盡地抿抿唇,“這疙瘩面怎的這麼滑口?不光是滑,還很軟嫩,卻不爛,也說不上十分筋道,但帶著一點點彈勁。”說著,她又舀了勺吃,點點頭肯定自己的說法。
馮知春問:“與你做的相比,又如何?”
王彩花在心中比較著,道:“我做的疙瘩麵筋道是夠,但揪出的疙瘩面厚,想味道入面裡就要多滾幾道,在酸湯裡浸著。不像你的,只是撈出來在酸湯裡泡了一小會,就已能嘗出些味道來。”
“若是直接在煮開的酸湯裡燙熟疙瘩面,味道會更加融入。”馮知春道,“可是酸湯越煮味道越重,這我把握不住,只得交由姐姐來了。”
王彩花點點頭,問道:“你方才還說,面太爛就失了筋道,不光粘牙,口感也糊了許多。可你做的時候,卻加了這麼多水,這樣的疙瘩面更禁不住泡了。”
“所以,我這樣的做法是要現做的。這很簡單,你只需事先調好麵糊,有客人點了疙瘩酸湯,便現開鍋燙出一碗,你也見了,我方才從下面到出鍋才用了多長時間,只要手熟了就很快。這樣做,一來保證口感的新鮮度,二來,比你揪面要快多了。”
說話間,王彩花已不知不覺把一碗疙瘩酸湯吃到見底。
她感嘆道:“真是山外山,人外人!我只道面片講究個筋道,卻原來,還能有這樣的做法,能有這樣的口感!”
馮知春笑道:“和麵的時候加入雞蛋能讓面更加彭鬆,麵糊氣孔較多,所以更易入味。”
王彩花恍然大悟,點頭道:“原來如此。”
馮知春接著道:“我雖不好說這種做法更好銷,但姐姐大可試試。提升日進賬的做法無非提高價格、增加客流兩種,姐姐的店本就是沖百姓開的,提高價格自是不現實,就要多費心在增加客流上啦。”
“是了,這樣微彈軟嫩的疙瘩面,小兒、老人都能吃,也不用費力嚼。若是能把這種疙瘩面推廣開,也能多一些這樣的客人。”
“正是。也有人講究原先那種筋道的口感,姐姐大可做兩種準備,再招上一兩個勤快的小丫頭幫著端茶送餐,也好專精於烹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