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他還要避開追兵和潰兵……一開始還只是要躲避潰兵,但上午時分,燕軍便在許多本地漁民的帶領下,大股輕裝入澤搜尋,這時候就危險多了,他知道自己的首級有多值錢。
而也就是這個時候,孫伯符才從這些士卒的招降言語中聽到,此行七軍果然已經全軍覆沒!
李進、樂進、高幹戰死;
黃忠引本部與樂進殘部投降;
張超、曹洪自殺。
加上戰死的董襲,似乎也就是自己這個價值最高的人還沒有被擒殺,也難怪會如此動靜了。
但是,即便如此,孫伯符還是接著自己優秀的水性和體力,一路西南不止,漸漸擺脫了大部分追兵與潰兵。
而等到下午時分,隨著雨水漸小,他竟然遙遙望見了遠處西南方向的陸地,這更讓他驚喜交加!
不過,這個時候,孫伯符卻也已經幾乎力盡,且沒有了乾糧補充。而且越是疲憊和頭疼,他在沼澤中迷失的次數就越多,有時候,他甚至感覺距離那邊的陸地越來越遠。
但無論如何,似乎是天無絕人之路,疲憊和迷茫之中,孫策居然迎面遇到了兩個穿斗笠的漁民,遠遠望去,一大一小,儼然是趁著雨後專門來捉魚的。
而躲在蘆葦後的孫伯符稍作思索,卻是心中大喜兼大定——大喜是因為有漁民便意味著陸地是真的不遠了;大定卻是因為這裡是黃澤西南,雖然依然屬於內黃所領,但隔著一個二十里方圓的大沼澤,卻註定跟戰場沾不上邊,到此處捉魚的漁民恐怕都不知道昨日和前日在內黃城左近發生了什麼,所以未必需要擔憂。
於是乎,其人咬牙上前,直接呼喊招呼。
一大一小兩人回頭,赫然是一老者和一名才七八歲的女童,老者帶著魚簍,儼然是家中勞力隨軍出征,老者一邊帶孫女,一邊趁著農閒雨後來打魚改善生活。
“老丈!”孫策心下醒悟之餘,即刻發問。“我是內黃縣卒,奉縣令之命乘船順清河往黎陽遞訊息,結果路上下雨水漲,船駛入澤中擱淺,如今連路都找不到,反而陷入泥中……前面到底哪邊是直接上岸的?”
祖孫二人一時畏縮,卻終究是那老者沉默一陣後,勉強朝著身後一個方向指了指。
孫策望去,直接彼處方向卻還有兩個岔路,便有繼續蹙額詢問,而老者也繼續在惶恐中朝兩條岔路中確切指了一個。
這下子,孫策來不及多想,便立即向前奔去。但才走了幾十步,其人就心下醒悟——自己果然是淋雨淋糊塗了,自己口音差那麼多,一開口便已經露出了馬腳,而那老者不張口,儼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用想,他所指此處道路必然是被雨水浸泡過的死路!甚至燕軍說不得隨後便到!
於是其人復又匆匆折返,並帶著一種莫名怒氣毫不猶豫拔出刀來,將張臂擋住孫女的老者給一刀殺掉,復又抬刀準備殺掉女童……然而,望著女童驚嚇哭泣的模樣,頭疼欲裂的孫策復又想起自己那類似年紀的幼妹,卻是終究不忍!
而且,孫策回過頭來,看到地上老者屍首之下血水匯入泥水之中,也是一時想起父親當年因為某些事情的鬱郁,以及為此對自己的專門教誨,浴室更加心中慚愧不已,偏偏又總覺得理所當然,不該如此婦人之仁。
慌亂之中,孫伯符長嘆一聲,到底是扔下這個哭泣女童,收刀轉身而去,從另一條道路中匆匆逃走了。
但行不多久,忽然間,左近傳來號聲,繼而,身後女童若隱若現的哭泣聲也隨之而止。心知可能是追兵將至,孫策便愈發奔跑不及,卻突然腳下一滑,半身陷入泥濘之中!
身後動靜越來越近……心知已經到了最危險時刻的孫策來不及多想,只是咬起牙關,奮力在深到腰間的泥濘中前行,居然是準備強行越過這片泥淖,以躲避身後追兵。
但如此速度,哪裡能來得及?更不要說其人不過在泥淖中行得幾十步,便幾乎脫力。
隔了不知道多久,就在孫伯符頭暈眼花,幾乎到極限之時,一眾追兵便已經從身後方向追來,而為首之人,居然是滿身泥濘卻怒氣勃發的太史慈。
孫策回過頭來,一瞬間想過投降……投降是斷了諸侯之路,卻是對家人最負責的一個選擇。然而,其人在泥淖中盡最後一絲力氣轉身以後,眼見著那個穿著不合體蓑衣的女童被一名本地亭舍小吏打扮的人抱在懷中帶來,孫策卻居然不能開口,只是默然相對。
既為此事,當伏此誅!何必多言?!
一瞬間,孫伯符心中湧上了一個莫名其妙,但卻讓他極度輕鬆的念頭……在這個亂世之中的泥淖裡掙扎,實在是太累了。
太史慈冷冷看著停在幾十步外回頭的孫策,直接從身後抽出被油紙裹著的長弓來,彎弓搭箭,一箭射去,居然在如此距離只中對方肩膀!
孫策一聲悶哼,卻依舊無多餘表示。
既行此舉,當受此刑!
何必多想?
而很快,隨著周圍隨太史慈而來的十幾名燕軍士卒和本地亭舍官吏也都紛紛抽出弓箭,對著孫策連發不止,孫伯符卻是連番中箭,被活活射死在內黃澤的爛泥坑中。
時年,二十二歲。
—————我是曾經二十二歲的分割線—————
“孫策在吳,得秦松為上賓,拜為謀主,乃聚文武,共論四海未泰,須當用武治而平之。時吳郡陸績年少末坐,遙大聲言曰:‘昔管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不用兵車。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論者不務道德懷取之術,而惟尚武,績竊不安也。’策異色,笑問左右,松對曰:‘此陸氏子知先破虜將軍事,知將軍不殺坐上童子忌,故擅亂言也。’策復笑,乃逐陸績出,論刀兵不止。”——《舊燕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
“漢末,及孫策死,仁皇帝充軍在前,聞於官渡,乃嘆:‘以祖母論之,孫策小霸王也,何竟死於泥淖中。’諸葛亮年十六,素不多言,聞之而肅容對:‘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眾虐下故也。然以霸王者,猶不殺田父,謂小霸王者,其父座中殺人子,其子窮途殺人祖,今死於泥淖,豈不正應其名?’仁皇帝避席以謝。”——《世說新語》.規箴篇
PS:中秋送人頭,祝大家中秋快樂,萬事如意,闔家團圓,月餅吃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