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汾肱,”篝火前,公孫珣不以為意的輕啜了一口鹹魚湯,然後微笑相詢。“你們俟汾氏十二部這次有多少來尋我,又有多少去了丘力居處?說實話,我不怪你。”
俟汾肱大概是經歷了太多這樣的事情,又或是早有準備,所以幾乎是想都不想便下跪叩首:“大將軍明鑑,我們俟汾氏十二部分散的太厲害,北面的事情我也不清楚,但是南面的三部聽說大將軍到了盧龍塞,便都紛紛跟過來了,想來再過幾日,其餘中部四部聽說了大將軍的動靜,也一定會主動來援的……大將軍與公孫珣對我們的恩德,我們一直是沒有忘記的。”
公孫珣輕笑一聲,依舊不以為意,只是示意對方起身而已,他這一次是輕兵突襲,每一份戰力都是極為寶貴的,不能再求全責備。
俟汾肱大喜過望,即刻起身,眼見著公孫珣低頭喝湯,卻又趕緊用鮮卑話回頭呵斥自己身後的人,好像是讓他們取麵餅來……當然了,不用想都知道,這乾麵餅肯定還是公孫珣之前出盧龍塞時賞給他們的。
公孫珣依舊低頭喝湯,再抬起頭來時卻見到一名穿著髒皮袍子的黝黑膚色青年跪在自己身前,然後雙手捏著一個硬麵餅奉上。
公孫珣隨手接過,但一接過來卻又不禁失笑,原來,這黑廝大概是有些緊張,所以拿餅子的時候未免用力,此時鬆手,白餅子上居然多了個明顯至極的黑手印。
篝火旁,戲志才和田豫,還有那俟汾肱全都看到了這一幕,前兩者自然不滿,後者更是當即起身,一腳將地上黝黑之人踹翻在地,並連聲呵斥。而那黝黑的俟汾部青年,也趕緊驚慌跪地,任由俟汾肱在他身上亂踹。
公孫珣略懂一些鮮卑話,立即聽出來這人是俟汾肱兒子……也是對這位俟汾部頭人的表演感到無語。
於是乎,公孫珣一邊不動聲色撕下那片帶著汙跡的餅皮攥在手裡,一邊就著湯啃了兩口餅,這才喝止了對方:“俟汾頭人,他手上如此髒,也是從我軍令為我出征辛苦趕路而致……哪裡能夠因為這種事情就苛責他呢?餅我已經吃掉了,你不用怪罪他了,放他起來。”
俟汾肱當即帶著自己的黑兒子叩首感恩。
“你喚做什麼?”多年上位者的鍛鍊,已經讓某種作態滲入到了公孫珣的骨髓裡,雖然他骨子裡著實瞧不起這些雜胡,但既然此時要借重人家的力量,倒也不至於說不能擺出日常姿態來。
“回稟大將軍,小兒喚做黑獺……他從小長得黑!”俟汾肱明顯是怕自己兒子再惹禍,於是搶在自己兒子前叩首作答。“又喜歡在部落旁的河裡面亂鑽。”
“讓他自己說。”公孫珣端著湯碗拿著餅邊吃邊不以為然道。“我看他身體結實,也是個勇士,如何要你來替他說話?”
“小人喚做黑獺。”這黑廝趕緊自己重複了一遍。“因為從小長得黑。”
“長得黑是因為多有奔勞之苦,可見你日常也部落中的頂樑柱。”公孫珣稍微勉勵了一句。“今日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田豫。”
“屬下在。”尚未加冠的田豫當即應聲。
“取一把義從中用的那種上好環首刀來,送給這位黑獺天王。”公孫珣如此吩咐道,然後便低頭專心喝湯,不再去管眼前這對父子的作態了。
一夜無言,第二日一早公孫珣再度上路,急速往柳城而去。
話說,無論是大漢朝也好,還是數萬裡之外的羅馬也罷,甚至到了千年以後,但凡是一隻成建制的常規古典式大部隊,想要在行軍結束後依舊保持一定戰鬥力,那一般而言,其速度極限乃是每日四十餘里。
想要再快一些不是不行,但卻要以犧牲戰鬥力,或者非常規操作來應對……比如說沿途佈置好補給,比如說扔下輜重,比如說全騎兵突襲。
公孫珣此時做的,正是全騎兵突襲……不紮營,不立寨,帶著七八日干糧,不吝惜馬匹,負著鐵鍋,倉促行軍。
可即便如此,為了到達柳城後保持戰鬥力,也不過是一日六七十餘里。而三百里距離,理論上需要五日到達。
前兩日並沒有任何問題,甚至第二日下午,公孫珣還從路途中遇到的一個雜胡部落那裡獲知了一個絕對的好訊息——他的岳父,前遼西太守,現任右將軍領遼東太守,確實是疾速浮海達到了遼東,而其人甫一出現,尚未動員兵馬,便嚇得遼東烏桓首領蘇僕延匆忙向丘力居求援,而丘力居也即刻裹挾了大量雜胡,往東面渡過小淩河,往醫無閭山的方向而去了,儼然正是要去支援蘇僕延。
此事柳城周邊的部落人盡皆知,而這個資訊也意味著,段日餘明並沒說謊!
於是乎,第三日中午,公孫珣毫不猶豫的率眾渡過了大淩河,進入了路程的後半段。但就在當日晚間,前面的高順忽然親自送來了段日餘明的又一名信使。
“君侯速走!”此人滿頭大汗,見到公孫珣後直接跪地叩首。“我家主人讓我來告知君侯,丘力居主力俱在東面小淩河後面,未過醫無閭山……柳城怕是誘餌!”
眾人聞言一時大驚失色……而公孫珣一言不發,只是低頭輕啜了一口鹹魚湯,然後才忽然將手中陶碗狠狠砸在了柔軟的春日草皮之上。
篝火的映照下,鹹魚湯灑落在地,而那個陶碗咕嚕嚕的滾了一圈,卻依舊完好無損。
“君侯千金之軀不能冒險,全軍撤回大淩河西!”戲忠咬牙替公孫珣下令道。“我軍都是騎兵,只要過河便無憂了!”
————我是鹹魚湯最讚的分割線————
“太祖與烏桓戰,渡大淩河,眾七千餘,忽有段部鮮卑遣使來報,以告烏桓單于丘力居引兵兩萬伏於小淩河東,正星夜而來。時眾篝火啜熱湯於野,鹹失色驚立,湯流滿地,唯太祖不動容,徐徐啜引,復舉碗曰:‘此碗可扣賊!’眾迺安。”——《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