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城門大開,黃巾軍兩萬自四門傾巢而出,並滾滾往城南集合列陣。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幾乎是與此同時,眼見著大部都已經渡河,陣勢也勉強順著高大寬闊的黃河大堤一路鋪開,頭裹黃布的黃巾軍兗州渠帥卜已便拔出劍來高高舉起,在河堤之上喊出了這句在之前兩月間撼動了整個天下的口號。
卜已在東郡是何等威望?郡南郡北,黃河兩岸,多少太平道信徒,多少東郡百姓都是因為他的威信才持鋤、鐮而起,殺官逐吏,響應黃天的。
故此,卜已於黃河金堤上一聲呼喊,登時周邊臨近之人俱喊,俄而河中浮橋之上、河南蒼亭未渡之處,還有已經正在河堤上試圖列陣的黃巾軍主力人人俱喊,其聲震於黃河兩岸!
大堤南側三里處,初經如此陣勢的曹孟德瞬間嚇得臉都白了,以至於連連回望……然而,身後十幾到二十里的地方,此時也是煙塵滾滾,儼然是彼處黃巾軍大軍也正在奔走列陣。
一時間,其實不要說曹操了,便是整個已經列隊完畢,正下馬節省馬力的騎兵軍陣也有些騷動起來,騎馬的軍官一時紛紛制止不及。
中軍傘蓋下,自然不用下馬的公孫珣回頭瞥了身側這位‘魏武’一眼,卻是猛地在伸出一隻手來:“孟德兄,我佩刀給了子衡,你刀借我。”
曹操不敢怠慢,當即解開佩刀,在馬上雙手奉上。
公孫珣也不直接接刀,卻是握住刀把,直接在曹操手中抽出刃來,然後揮刀指向身側不遠處的護軍司馬公孫越:“公孫司馬,傳我軍令,除督戰白馬義從外,傳令十遍結束後,自騎都尉以下,擅語而亂軍心者,斬;擅動而亂陣型者,斬;擅退而違軍令者,斬!”
公孫越不敢怠慢,先在馬上領命,然後便親自下令讓一屯百餘名白馬義上馬離陣,然後又自軍陣後方往來疾馳,呼喊傳令!
果然,隨著傳令聲一遍遍喊出,軍陣騷動當即漸漸息止,砍了幾個違抗軍令的騎兵後更只有馬匹呼哧聲隱約起伏可聞。
曹操見到如此大為佩服,便要開口稱讚。然而,話在嗓子眼才恍然驚悚——‘自騎都尉以下’,到底包不包括騎都尉本人?
一念至此,騎都尉曹孟德雖然大略覺得自己身為兩千石,又是這位持節中郎將至交,不至於因為一句話被砍了腦袋,卻終究是沒敢出言。
黃巾軍人數眾多,且紀律散漫,所以列陣極慢。卜已之前喊口號時似乎是覺得列陣已經完成,但實際上,等他們全軍渡過河來,在大堤上列陣齊整之時,卻已經是一刻鐘之後了。
卜已騎在一匹馬上,居高臨下看著三里外肅靜的漢軍騎兵軍陣,雖然覺得有些瘮人,但復又看了看遠處東武陽城下的煙塵後卻還是鼓起了信心……便當即揮劍,催動大軍向前。
一時間,黃河大堤處也是煙塵滾滾,頭裹黃布的黃巾軍主力,卷著密集的黃色旗幟,朝著身前的漢軍軍陣翻騰而來。
曹操緊張不已,公孫珣卻一言不發,宛如木雕,連全軍上馬的命令都沒有發出。
……………………
距離東武陽五里地的營寨中,李進攀著高高的營寨硬木柵欄,看著不遠處的滾滾煙塵在那一千幷州兵馬前數百步的地方停駐下來,也是宛如木雕。
平心而論,李退之此時的心情很複雜。
首先,他很想看到這支軍隊的失敗。
因為他知道這支軍隊是軍中主將公孫珣的老班底,若是這隻軍隊全軍覆沒或者損失慘重,那公孫珣必然會心痛不已,若如此,他憑什麼不高興呢?
其次,他很妒忌眼前這隻軍隊。
畢竟,從軍以後李進便發現,自家的族兵戰鬥力其實非常不賴,最起碼對付起那些黃巾賊是很利索的,與所謂河內騎士、官軍精銳之間也只是差了一匹馬和一些好的裝備而已。而說起將領素質,他李進自問也不遜於那些公孫珣信重的幽燕將領,比之所謂北軍五校出身軍官,他更是有信心。然而,那些官軍享受如此好的待遇,軍官們更是這個千石,那個六百石,宛如不要錢一般,可他李進領著三千子弟兵奮勇作戰,卻只是一屯長,還要糧草、軍械自理……那麼,面對著受到公孫珣如此倚重的一隻朝廷精銳,他又怎麼可能不憤恨?
但是,若是這支軍隊失敗了,就意味著自家子弟兵要出戰,就意味著李氏子弟的損傷;而若是營救不及時,恐怕李氏還要受到公孫珣的報復……這如何能讓李進接受?
於是乎,當期待、妒忌、擔憂、憤恨、鄙視……等等複雜情緒集中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也就難怪他只能面無表情,宛如木雕了!
“全軍聽令!”密密麻麻的黃巾軍陣前,梁遠騎在一匹馬上,揮著手中長劍大聲呼喊。“先擊破當面一千漢軍,漢軍若敗,必然向漢軍大營,咱們便銜尾追擊,殺入營中……若大營再破,便可以奮勇向河堤處接應卜帥,只要兩軍合一,則此戰必勝!誰來做先鋒?!”
“俺來做先鋒!”話音剛落,旁邊的張伯便立即舉刀猙獰喊道。“發乾、聊城的大傢伙須認得俺張伯,都跟俺一起……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黃巾軍全軍也立即呼喊助威!
言罷,果然有兩部三四千兵馬蜂擁而出,喊殺不斷,並簇擁著張伯往凜然無聲的漢軍陣前衝鋒而去。
和柵欄上的李進、樂進一樣,梁遠也在馬上直起身子,瞪大眼睛看著張伯所帶的那面黃天大旗向南揮舞而去,直直的撞向了剛剛舉起盾牌的漢軍盾陣。
然而,正如不遠處黃河波浪百餘年間都沒有擊碎王景修築的河堤一般,這三四千聲嘶力竭的黃巾軍也在漢軍盾陣前陡然稀碎!
程普居後,呼喊指揮弓弩手拋射不止;高順在前,讓大盾倚著地面前頂,長槍越盾捅出……二人皆稱得上是指揮若定、
至於這一千人中的軍官、什伍,乃是於相當一部分普通士卒,其實都是經歷過彈汗山一役的老卒,其餘部分則是從邊地招攬來的富有戰鬥經驗的邊郡青壯……換言之,這一千人,若是綜合論經驗、論裝備、論戰術素養,恐怕是這年頭漢軍中最出色那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