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另一邊,程遠志程大帥領著一萬來潰兵,先是試圖向東竄回廣陽,卻於當晚在涿郡與廣陽郡交界的聖水河處遭到了漢軍騎兵的強力阻擊,根本無法渡河。於是,他便只能在提心吊膽了一晚上後,於第二日一早領著殘兵敗將轉朝南面范陽方向,試圖與地公將軍張寶的五萬大軍匯合。
而這一次,漢軍雖然沒有像聖水河那邊利用天然屏障大舉阻擊,卻也依舊利用騎兵優勢在前面阻攔不斷。而且這個時候,還有大量被放還的黃巾軍俘虜,傷兵、老弱,當然也有些許有戰鬥力的人紛紛從後面追上……種種情形都逼得程遠志這個渠帥不得不以一種異常緩慢的速度向距離涿縣只有四五十里的范陽漸漸靠攏。
潰兵又累又餓,而且沿途遭受騎兵騷擾。
只能說,好在黃巾軍潰兵數量眾多,後營那裡也帶出了些許軍械,總算是有些戰鬥力。而且,程遠志本人又多少有些威望,危急之下行事也頗為妥帖,居然就將牲口什麼的全都讓給傷兵,然後親自步行勉勵眾人,倒是依舊能夠勉力維持住軍勢,並催促殘兵向南行軍。
到了這一步,程遠志其實也別無他念,只求儘量帶出一些軍勢去和張寶匯合而已。
但是,程大帥萬萬沒有想到,現在這個情形本就是漢軍主帥公孫珣希望他保持的狀態,他從一開始就被有些失望的後者玩弄於鼓掌之中!
又隔了一日,距離范陽只有十餘里了,程遠志甚至遇到了張寶的探騎,並催促對方即可騎馬折回,去搬救兵。
而另一邊,得知范陽和北新城尚算安穩的公孫珣也不再猶豫,他先是命令騎兵不辭辛勞,全面遮蔽戰場兩翼,然後便親自帶領昨日晚間便已經追上來,今日一早便綴在潰兵後面七八里處的漢軍主力突然發力啟動,準備就在今日借這股黃巾軍潰兵來解范陽之圍!
漢軍騎兵不要命的四處賓士,再度對黃巾軍潰兵進行遲滯,為此,他們甚至已經與少數茫然的張寶軍哨騎進行了接戰。而當公孫珣和他的漢軍主力終於湧現到了跟前之後,這些疲憊至極的騎兵卻又轉而分散到兩翼,一邊遮蔽戰場,一邊也是用這個方式逼迫黃巾軍只能往張寶那個方向逃竄。
事情到了這一步,戰局似乎又成定局了。
程遠志見到身後忽然出現的大規模追兵後,幾乎喪膽!然後他的第一反應,也恰如公孫珣設計的那般,準備儘快往南去和張寶的大軍匯合!
然而就在這時,一名花白頭髮、拄著木棍的黃巾軍敗兵卻出現在了程大帥的身前……此人正是一開始便被俘虜,後來卻因為‘老弱’被放回的張副帥。
“張副帥怎麼還有臉來見我?”程遠志氣急敗壞。“如此局面全都是你導致的!”
“本不想來見程帥的。”氣喘吁吁外加狼狽不堪的張副帥數日間宛如老了十來歲,整個人都垮了。“但有一句金玉良言要說給程帥聽,所以我不得不來……程帥若是忠於你家大賢良師,此時就不該再逃的,應該折身與漢軍死戰!”
不等程遠志作出反應,周邊幾名太平道出身的小帥或是冷笑,或是悲憤,卻俱都拔出刀來:
“老兒又在為私心而害人!”
“如此局面哪堪為戰?”
“你是要程帥送死嗎?”
“老朽此言確實是在為私心而害人。”張副帥面色悲慼卻又忍不住自嘲而笑。“因為正如幾位所言,如此局面,我們一夥潰兵雖然人多卻也不堪為戰,而我也確實是想要程帥去送死……但程帥,請念在我這把年紀的面上,允許我多說一句話!”
“程師!”有明顯是程遠志徒弟出身的小帥趕緊進言。“漢軍就在後面,不要著了這老兒的道,殺了他,咱們速速往南逃!”
程遠志回頭而望,復又看向前面正南方隱約可見的范陽城和城下稍微模糊的營寨,心中陡然升起了一股難以名狀的危機感……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制止了自己的下屬,反而期待著看向了這位幾乎一手毀了整個幽州黃巾軍大局的老頭。
“程帥。”張副帥臉上帶著一股古怪笑意,不慌不忙。“我只有一句話……你想想,漢軍此時驅趕我們這萬餘人往地公將軍那裡而走,是不是恰好就如同當日在咱們大營前,他們驅逐我手下部署往咱們大營而走一模一樣?!”
程遠志心頭猛震,然後恍然大悟!
怪不得前日兵敗漢軍沒有立即追殺自己!
怪不得前日晚間自己想要渡聖水河歸廣陽卻被漢軍騎兵奮盡全力阻攔!
怪不得自己轉向范陽後漢軍只是試圖遲滯,卻不下死手!
怪不得漢軍會放還那麼多戰力參差不齊的俘虜!
怪不得此時漢軍主力盡現,卻依舊綴在後面兩裡的地方而不著急發動總攻!
這漢軍主帥居然是要故伎重施,將前日涿縣黃巾軍大敗之勢,隔著幾十裡捲到范陽城下!
“我該如何?”程大帥失措之餘,卻是趕緊抓住張副帥之手認真問道。
“我之前便說了。”張副帥握著手中木棍,盯著對方眼眸從容言道。“若程帥忠於你家大賢良師,以黃天為大義,便該當即折身死戰,血濺當場!”話到此處,張副帥自嘲失笑。“老朽不識黃天、蒼天,但造了反,又死了兒子,此番早已是要死無葬身之地的……可恨前日我一時不明,居然沒有戰死,反而連累程帥,今日願隨程帥信半日黃天,半為償程帥之德,半為求身後地公將軍將來替我子復仇,如何?!”
“本該如此!”
程遠志此時心下清明無比,先是親自動手將一名趴在驢子上的傷員負下放到一匹已經駝了傷員的健馬之上,復又從身旁一人身上奪來一面黃天之旗擎在手中。然後,這位廣陽太平道大方渠帥便縱身上驢,擎著旗子在敗兵陣中東西而走,並沿途呼喊,歷數‘蒼天’之罪,號召潰兵中的太平信眾隨他為‘黃天’而戰!
張副帥不顧年高力盡,拄杖高呼黃天不止,第一個跟在對方身後奔走呼喝。俄而,那些本就是程遠志徒弟、信眾的小帥們也紛紛舉刀持矛,搖旗巡行,催促手下敗卒折身為黃天死戰!
數里外,白馬旗下,公孫珣騎在馬上,押著成軍才一日,所謂只能打順風仗的漢軍主力,逼迫著黃巾軍敗兵往范陽城下而走……話說,本該有些緊張的他,此時居然有些難以名狀的失望心思,反而有些百無聊賴起來。
然而忽然間,前方一陣騷動,公孫珣一時茫然,抬起頭來才發現,前方黃巾軍敗兵居然有些停滯的跡象,並隨即變得騷動不已。稍傾,漢軍才看清楚是怎麼回事,居然是有一人,負著黃旗,騎著驢子在賊軍中左右奔走,呼喝整隊,煞是顯眼。
公孫珣一邊疑惑一邊繼續督軍向前,卻又聽到前面黃巾軍潰兵中漸漸躁動起來,嘈雜之聲也愈發響亮,到了最後居然匯成了一句雖然耳熟至極,卻實際上在黃巾起事後極少聽到的口號: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